开发商发起的基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拥有广泛的资源网络。在地产调控持续严厉的背景下,未来不乏想象空间。
开发商旗下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和管理运营上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同时依托股东运营平台,此类基金在资产管理、风控和收益等方面比其它类型基金更加有效。
在信贷、IPO、发债、信托等融资渠道纷纷受阻,宏观调控持续的市场背景之下,房地产私募基金变得空前活跃。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亲身试水,自主或联合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开拓房地产企业融资新渠道。
其实,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中国市场比较熟悉的新加坡凯德置地、美国的铁狮门和汉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把自己的股本和投资者的股本放在一起组成基金,开发商做基金管理人。当然,这对开发商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只有那些管理规范、业绩良好的公司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总体而言,开发商自主设立房地产私募基金,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说意义深远。
开发商基金有助产业升级
据清科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1年11月,共有36支房地产私募基金完成募集,募资总额达55亿美元。
作为投资人,最担忧的还是“利益输送”的问题。从我自身的从业经验来看,只要在成本控制和退出估价两大环节把好关,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而这与企业本身的定位有关系:如果是从长期战略的角度来运作基金项目,就不会一叶障目,被眼前的一点利益诱入歧途。
投资人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关键要看该基金发起的动机是什么。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独立第三方发起的私募地产基金,要先把业绩做起来,才有机会、有时间去证明自己,展示自己的策略、实力和风格。
开发商发起的基金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拥有广泛的资源网络,是其参与这一投资领域的优势所在。此外,通过参与设立房地产基金,房地产企业集开发商和投资人身份于一身,有助于其参与产业整合,助推产业升级。
主流开发商的全国化运作模式,使开发商旗下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和管理运营上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同时依托股东运营平台,此类基金在投资、资产管理、风控和收益等方面比其它类型基金更加有效。除此之外,开发商发起的基金项目资源丰富,选择余地较大,募集资金也可以很快投入项目。
|
房地产私募基金:宏观调控下的融资新渠道
2012-04-10 | 投资有道
- 上一篇:京城首套房贷利率时隔一年再现8.5折
- 下一篇:今年信贷投放将是“头轻脚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