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缺钱仍有调控松绑冲动 亟待税改开源-中地会
中地会 > 房企融资 >

地方缺钱仍有调控松绑冲动 亟待税改开源

新华网  2012年03月16日

 

 

  房地产调控无疑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而不同利益主体所带来的阻力将成为决定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是他在任职总理期间,为数不多谈到“利益关系”的情形之一。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早已不是秘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严厉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上海、北京、苏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中,去年土地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平均比例仍超过三成。土地财政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也是造成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屡屡松绑调控政策的重要原因。

 

  如何避免这种依赖?“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建议的焦点在于,改革现有的财税制度,以税收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但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同样重要。

 

  “松绑”背后的土地财政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下半年来,共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尽管佛山、芜湖等地的新政先后也被叫停,但一些“修修补补”的小政策仍在推进。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何来那么大的动力去“松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把矛头直指土地财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1年,上海、北京成为仅有的两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达1205亿元和1055亿元,但与2010年相比仍分别减少20.4%和35.8%,楼市调控对地方政府利益的损害可见一斑,这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暗自松绑调控政策的主因。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遭遇政策寒冬的2011年,土地市场也出现了颇多的流标、流拍案例。一个较为反常的现象是,去年在单幅地块的交易中,无论是成交总价还是楼面价,均未出现新的“地王”。

 

  既然如此,地方政府为何对土地出让金情有独钟?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在众多的地方收入来源中,土地出让金是最为“快捷和有效”的部分。为维持昂贵的财政支出和投资,并偿还地方债务,政府不得不在土地上做文章。

 

  来自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房改之初的9.2%提高到2009年的48.8%,到2010年更是达到72.38%。另一组数据也证明,尽管中央一再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仍未停止。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到3.3万亿,在不少大中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缩水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城市仍在“迎难而上”。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告诉记者,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不仅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也透支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

 

  税费改革应加快推进

 

  针对上述情况,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并为地方政府开辟税费等常规财源。

 

  全国工商联建议,确立以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财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以包括房产税在内的税收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目标,逐步形成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收入为辅的财税体制体系,并探索财政税收及非税收的科学组合比例。

 

  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房产税被认为是土地出让收入的 “替代品”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从去年1月起,房产税向住宅征收的试点在重庆、上海两地开展,但试点一年来,两地实际征收的房产税仅有几亿元,对当地的财政收入贡献甚微。

 

  但作为一个政府力推的税种,房产税的作用将在长期的推进过程中得以体现。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加紧推进房产税是大趋势,这不仅是税费改革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减少房价的波动幅度。

 

  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也被认为是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渠道。对此,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地方政府应该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扶持产业发展,真正依靠实体经济而不是土地出让作为当地的稳定收入来源。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房地产调控无疑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而不同利益主体所带来的阻力将成为决定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是他在任职总理期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地方缺钱仍有调控松绑冲动 亟待税改开源-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房企融资 > 正文

地方缺钱仍有调控松绑冲动 亟待税改开源

2012-03-16 | 新华网

我要分享 ▼

 

 

  房地产调控无疑已进入到攻坚阶段,而不同利益主体所带来的阻力将成为决定调控效果的重要因素。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关系到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这是他在任职总理期间,为数不多谈到“利益关系”的情形之一。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早已不是秘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在严厉调控政策的背景下,上海、北京、苏州、天津、重庆等城市中,去年土地收入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平均比例仍超过三成。土地财政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也是造成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屡屡松绑调控政策的重要原因。

 

  如何避免这种依赖?“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建议的焦点在于,改革现有的财税制度,以税收收入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但与此同时,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同样重要。

 

  “松绑”背后的土地财政动力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下半年来,共有17个城市出台了不同角度的楼市微调政策,尽管佛山、芜湖等地的新政先后也被叫停,但一些“修修补补”的小政策仍在推进。

 

  中央三令五申强调调控不放松,地方政府何来那么大的动力去“松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把矛头直指土地财政。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11年,上海、北京成为仅有的两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城市,土地出让收入达1205亿元和1055亿元,但与2010年相比仍分别减少20.4%和35.8%,楼市调控对地方政府利益的损害可见一斑,这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暗自松绑调控政策的主因。

 

  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遭遇政策寒冬的2011年,土地市场也出现了颇多的流标、流拍案例。一个较为反常的现象是,去年在单幅地块的交易中,无论是成交总价还是楼面价,均未出现新的“地王”。

 

  既然如此,地方政府为何对土地出让金情有独钟?分析人士一致认为,在众多的地方收入来源中,土地出让金是最为“快捷和有效”的部分。为维持昂贵的财政支出和投资,并偿还地方债务,政府不得不在土地上做文章。

 

  来自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房改之初的9.2%提高到2009年的48.8%,到2010年更是达到72.38%。另一组数据也证明,尽管中央一再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仍未停止。根据财政部的统计,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达到3.3万亿,在不少大中城市土地出让收入缩水的情况下,大量的中小城市仍在“迎难而上”。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告诉记者,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不仅是推高房价的主要原因,也透支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动力。

 

  税费改革应加快推进

 

  针对上述情况,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并为地方政府开辟税费等常规财源。

 

  全国工商联建议,确立以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财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以包括房产税在内的税收为地方财政收入主体的目标,逐步形成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收入为辅的财税体制体系,并探索财政税收及非税收的科学组合比例。

 

  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部分,房产税被认为是土地出让收入的 “替代品”之一。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从去年1月起,房产税向住宅征收的试点在重庆、上海两地开展,但试点一年来,两地实际征收的房产税仅有几亿元,对当地的财政收入贡献甚微。

 

  但作为一个政府力推的税种,房产税的作用将在长期的推进过程中得以体现。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加紧推进房产税是大趋势,这不仅是税费改革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减少房价的波动幅度。

 

  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也被认为是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重要渠道。对此,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地方政府应该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扶持产业发展,真正依靠实体经济而不是土地出让作为当地的稳定收入来源。

 

------分隔线----------------------------
  • 上一篇:多数券商态度谨慎 房地产板块投资机会尚未到来
  • 下一篇:京多银行现首套房利率优惠
------分隔线----------------------------

相关阅读

·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   23-01-19
·银保监会召开2022年工作会议 努力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   22-01-26
·银保监会:房贷政策没有变化 个别地方和银行调整在允   20-03-20
·房贷利率换锚:利率走势未定? 市场不再独宠LPR   20-03-06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三季度例会 优化融资结构和信   18-10-09
热点内容
  • 央行称IMF评估报告对某些问题不够全面
  • 上海个人房贷去年10月以来首现负增长
  • 房企销售环比继续缩水 险资紧握3亿股地
  • 未来3年将有4030亿美元投全球商用地产
  • 银监会:密切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
  • 深圳华润银行首套房贷利率可达8折优惠
  • 国际机构借"唱空"抬高房企海外融资成
  • 内地融资持续困难中小房企扎堆香港等壳
  • 超8000亿元资金瞄准楼市 外资集结商业
  • 渣打房贷利率提高2.4倍 面临5000余名客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