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被倒逼出来的-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专家 >

董藩: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被倒逼出来的

XMHOUSE  2012年07月16日

 

 

  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可以发现,也许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像中国的房地产业这样,如此让人纠结。更让人费解的是,供不应求的商品房对应的却是国人心目中早已形成的高房价。如果说房价高,那么为什么会时隐时现“连夜排队选房”?如果说房价不高,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抱怨买不起房子?

 

  凡此种种,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变得愈发复杂起来。因为高房价引来部分国民的抱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招致了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宏观调控。2003年以来,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政府多次运用土地、金融、税收、住房保障等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尤其2009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调控政策中除了更为苛刻和具体的土地、金融、税收、住房保障政策外,行政手段“限购令”也加入其中。作为杀手锏,限购令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凡是实施限购的城市,房价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下行趋势,有的地方个别项目甚至超过20%以上。但“限购令”这项政策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各地土地流拍时有发生,这为以后房价的再次反弹埋下了隐患,与房地产相关联的其他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除了限购政策之外,调控房价的另一个杀手锏似乎就是连续的、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了。如果说保障房的推进能起到稳定甚至降低房价的作用,那只能有一种解释:原来打算购买商品房的人现在转向购买保障房。在目前中国住房自有率超过85%,有的地区甚至超过90%的背景之下,这部分人是否确实应当被列为保障对象,这样的居住保障建设思路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学界和决策层再也不能回避、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并非政府主动行为的结果,而是被倒逼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居住条件虽然普遍简陋,但当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不明显,因而住房保障问题没有引起政府的关注。1998年之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住房商品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也开始见诸各级政府文件中,但住房保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根据相关统计,从2003年~2005年期间,经济适用住房的新开工面积和投资额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廉租房等其他类型的保障房或者缺失,或者数量很少。总之,这期间房地产市场日渐发展,而全国的住房保障工作却是进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出台。这个重要文件颁布以后,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向国民提供适当的住房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国民的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解决——这是认识上的重大转变。2010年,5年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目标被提出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住房保障建设就此拉开序幕。但是,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此大跃进式地推进保障房建设,对稳定房价的作用几何,依然是个未知数。相反,建筑质量不合格、开工数据造假、弃购弃租等报道却屡有耳闻,不时触动着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当前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公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它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这些问题既出现在建设环节,也出现在分配、消费以及政府的管理环节,其存在既影响了住房保障工作的质量,又影响了政府的公平、公正形象。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看来是政策操作运用上的偏差,或者制度设计上的不周,或者监管不力,实际上与居住保障建设思路的科学性有关。因此,如何调整住房保障的整体思路,就成为摆在学界和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可以发现,也许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像中国的房地产业这样,如此让人纠结。更让人费解的是,供不应求的商品房对应的却是国人心目中早已形成的高房价。如果说房价高,那么为什么会时隐时现连夜排队选房?如果说房价不高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董藩: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被倒逼出来的-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专家 > 正文

董藩: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被倒逼出来的

2012-07-16 | XMHOUSE

我要分享 ▼

 

 

  纵观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不同行业,可以发现,也许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哪个行业像中国的房地产业这样,如此让人纠结。更让人费解的是,供不应求的商品房对应的却是国人心目中早已形成的高房价。如果说房价高,那么为什么会时隐时现“连夜排队选房”?如果说房价不高,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抱怨买不起房子?

 

  凡此种种,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变得愈发复杂起来。因为高房价引来部分国民的抱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招致了政府一次又一次的宏观调控。2003年以来,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政府多次运用土地、金融、税收、住房保障等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尤其2009年以来,伴随着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调控政策中除了更为苛刻和具体的土地、金融、税收、住房保障政策外,行政手段“限购令”也加入其中。作为杀手锏,限购令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凡是实施限购的城市,房价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下行趋势,有的地方个别项目甚至超过20%以上。但“限购令”这项政策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随着房地产市场成交量的萎缩,各地土地流拍时有发生,这为以后房价的再次反弹埋下了隐患,与房地产相关联的其他行业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除了限购政策之外,调控房价的另一个杀手锏似乎就是连续的、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了。如果说保障房的推进能起到稳定甚至降低房价的作用,那只能有一种解释:原来打算购买商品房的人现在转向购买保障房。在目前中国住房自有率超过85%,有的地区甚至超过90%的背景之下,这部分人是否确实应当被列为保障对象,这样的居住保障建设思路是否科学,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学界和决策层再也不能回避、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并非政府主动行为的结果,而是被倒逼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人的居住条件虽然普遍简陋,但当时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并不明显,因而住房保障问题没有引起政府的关注。1998年之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住房商品化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也开始见诸各级政府文件中,但住房保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根据相关统计,从2003年~2005年期间,经济适用住房的新开工面积和投资额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廉租房等其他类型的保障房或者缺失,或者数量很少。总之,这期间房地产市场日渐发展,而全国的住房保障工作却是进展缓慢或处于停滞状态。2007年8月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出台。这个重要文件颁布以后,地方政府逐渐认识到,向国民提供适当的住房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国民的住房问题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解决——这是认识上的重大转变。2010年,5年建成36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目标被提出来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住房保障建设就此拉开序幕。但是,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如此大跃进式地推进保障房建设,对稳定房价的作用几何,依然是个未知数。相反,建筑质量不合格、开工数据造假、弃购弃租等报道却屡有耳闻,不时触动着人们本就脆弱的神经。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顺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当前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公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对于支持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说,它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这些问题既出现在建设环节,也出现在分配、消费以及政府的管理环节,其存在既影响了住房保障工作的质量,又影响了政府的公平、公正形象。这些问题的出现,表面看来是政策操作运用上的偏差,或者制度设计上的不周,或者监管不力,实际上与居住保障建设思路的科学性有关。因此,如何调整住房保障的整体思路,就成为摆在学界和决策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分隔线----------------------------
  • 上一篇:董藩:当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将长期化
  • 下一篇:易宪容:经济发展仍在预期内 无须对GDP破8过度解释
------分隔线----------------------------

相关阅读

·范恒山:深圳有责任和条件率先探索 实现新发展格局   20-09-22
·陈锡文:发展乡村规模经营不是地的问题主要是人   20-09-22
·马晓河:“十四五”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20-09-22
·马晓河:西部地区是中国实现崛起的关键所在   20-09-21
·林毅夫:保持定力 中国经济能够应对不确定性   20-09-21
热点内容
  • 中国房地产市场治本之道在哪里
  • 易宪容: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势无法阻挡
  • 易宪容:公务员发房补让全体纳税人挨宰
  • 易宪容:不应低估央行再次減息对市场的
  • 易宪容:住房价格调整依然是核心问题
  • 易宪容: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要明确
  • 易宪容:放开价格管制是金融改革最重要
  • 易宪容:近期房价出现上涨的三大原因
  • 陈锡文:小产权房不合法不能交易
  • 保育钧:在资源配置方面还不是真正的市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