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当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将长期化-中地会
中地会 > 中地会专家 >

董藩:当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将长期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年07月14日

 

 

  “限购限贷政策很难取消,一旦取消,房地产积压在经过一年左右消化后,房价将会严重反弹。”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看,调控将长期化。

 

  董藩认为,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整体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但限购限贷大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最高决策层一定会把保稳定放在首位。“鉴于此,‘十八大’以后,现有的房地产调控制度政策也不会完全改变,只可能做一些微小的调整。”

 

  经济下行 房地产业间接受益

 

  央行7月5日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实行不对称降息。这是央行继6月8日起降息0.25个百分点后做出的第二次降息决定。

 

  董藩认为,这说明经济衰退趋势明显,2季度还不是底部。“这主要是楼市的限购限贷政策惹的祸。但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校正更需时间,我们必须承受这种政策体制带来的代价。”董藩称,近期持续的信贷政策的放松,并非如某些机构或学者所说的与房地产业无关,其实与房地产关联很大。尽管不是直接针对房地产业的,但房地产可以间接受益。

 

  “比如,虽然没有直接放开开发商的开发贷款,但开发商的合作方如施工企业,却能以建筑企业身份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贷到款,从而有能力为开发商垫资垫付工程款;又比如,很多开发商隶属的集团都涉及多个方面业务,其他产业的融资环境宽松,也可以输送到房地产行业使开发业务受益。”

 

  另外,董藩认为,此轮间接救市也与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有关系。“经过两年的限购限贷之后,地方政府已经承受不住了,不可能不自救。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的税费,可能就能达到70%左右。一旦房地产业务停滞,地方财政必然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连发工资都很艰难。”

 

  限购限贷很难取消

 

  7月10日下午,北京海淀万柳地区一宗住宅用地正式挂牌出让,经历了10次网上报价、46轮现场竞价以及326轮配建回购房面积竞争,中赫置地最终以26.3亿元上限的价格获取该地块。如果扣除164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面积,该地折合楼面价达4.02万元/平方米,最终溢价率达40.9%。

 

  对此,董藩称,“新地王的出现却真实印证了北京房地产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北京土地供应是严重短缺的。认识不到这种现实以及背后里的原因,简单地限购限贷,能解决问题么?”

 

  但正因供应短缺,董藩认为,限购限贷很可能长期化,不会取消。“开发商都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如此激烈竞争就是因为他们能测算到明年的需求。在供应没有大幅增加,但需求不减的情况下,限购限贷政策无法取消。”

 

  董藩认为,限购就好比“请神”。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限购政策一头扎进了“死胡同”,想调都调不了,想取消更难。在他看来,限购限贷“违法”,也违反了经济规律,要找到“合法”、不违反经济规律的替代政策才能取消,但现在就是找不到。

 

  “限购尽管违反了宪法的精神,违反了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但一旦推出就很难取消。限购取消要有四个原则条件:首先是,在库存经过一年多消化的背景下,取消限购会不会引发房价大幅反弹?现在看来,若取消一年后可能大幅反弹。第二,我们有没有找到不违法、不违反经济规律的替代限购的方案?但现在暂时没找到。目前来看,开征房产税这条路走不通。第三,经济如果受到严重冲击,限购就会取消。目前虽然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在下滑,但还未到无法承受地步。在政府财政收入和地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中央可能会采取适度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并采取其他的对冲措施,但还不会取消。第四,‘退房潮’大量出现,搅乱了经济和法制的秩序,甚至出现严重的流血事件,才能取消。但还未严重到那个地步,要等到出事的这一天,才会取消。”

 

  所以,董藩推测,调控将长期化。他认为,新一届中央政府也不会轻易改变限购限贷政策,最多做一些微小的调整。“政府还会把稳定放在首位。评估各方风险,房价反弹和拆迁等对稳定构成的风险影响最大,轻易不会改变限购限贷政策,只会稍作调整、放松,发现市场要出现火爆迹象,随时再紧一紧。”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限购限贷政策很难取消,一旦取消,房地产积压在经过一年左右消化后,房价将会严重反弹。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看,调控将长期化。 董藩认为,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整体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但限购限
/zdh/images/defaultpic.gif
董藩:当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将长期化-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中地会专家 > 正文

董藩:当前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将长期化

2012-07-14 |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分享 ▼

 

 

  “限购限贷政策很难取消,一旦取消,房地产积压在经过一年左右消化后,房价将会严重反弹。”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现实情况看,调控将长期化。

 

  董藩认为,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整体处于时紧时松的状态,但限购限贷大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最高决策层一定会把保稳定放在首位。“鉴于此,‘十八大’以后,现有的房地产调控制度政策也不会完全改变,只可能做一些微小的调整。”

 

  经济下行 房地产业间接受益

 

  央行7月5日宣布,自2012年7月6日起实行不对称降息。这是央行继6月8日起降息0.25个百分点后做出的第二次降息决定。

 

  董藩认为,这说明经济衰退趋势明显,2季度还不是底部。“这主要是楼市的限购限贷政策惹的祸。但认识到这一点不容易,校正更需时间,我们必须承受这种政策体制带来的代价。”董藩称,近期持续的信贷政策的放松,并非如某些机构或学者所说的与房地产业无关,其实与房地产关联很大。尽管不是直接针对房地产业的,但房地产可以间接受益。

 

  “比如,虽然没有直接放开开发商的开发贷款,但开发商的合作方如施工企业,却能以建筑企业身份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贷到款,从而有能力为开发商垫资垫付工程款;又比如,很多开发商隶属的集团都涉及多个方面业务,其他产业的融资环境宽松,也可以输送到房地产行业使开发业务受益。”

 

  另外,董藩认为,此轮间接救市也与地方财政收入下滑有关系。“经过两年的限购限贷之后,地方政府已经承受不住了,不可能不自救。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来源于土地出让金,再加上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的税费,可能就能达到70%左右。一旦房地产业务停滞,地方财政必然受到严重的创伤,甚至连发工资都很艰难。”

 

  限购限贷很难取消

 

  7月10日下午,北京海淀万柳地区一宗住宅用地正式挂牌出让,经历了10次网上报价、46轮现场竞价以及326轮配建回购房面积竞争,中赫置地最终以26.3亿元上限的价格获取该地块。如果扣除1640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面积,该地折合楼面价达4.02万元/平方米,最终溢价率达40.9%。

 

  对此,董藩称,“新地王的出现却真实印证了北京房地产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北京土地供应是严重短缺的。认识不到这种现实以及背后里的原因,简单地限购限贷,能解决问题么?”

 

  但正因供应短缺,董藩认为,限购限贷很可能长期化,不会取消。“开发商都是聪明人,他们之所以如此激烈竞争就是因为他们能测算到明年的需求。在供应没有大幅增加,但需求不减的情况下,限购限贷政策无法取消。”

 

  董藩认为,限购就好比“请神”。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限购政策一头扎进了“死胡同”,想调都调不了,想取消更难。在他看来,限购限贷“违法”,也违反了经济规律,要找到“合法”、不违反经济规律的替代政策才能取消,但现在就是找不到。

 

  “限购尽管违反了宪法的精神,违反了民法通则的基本原则,但一旦推出就很难取消。限购取消要有四个原则条件:首先是,在库存经过一年多消化的背景下,取消限购会不会引发房价大幅反弹?现在看来,若取消一年后可能大幅反弹。第二,我们有没有找到不违法、不违反经济规律的替代限购的方案?但现在暂时没找到。目前来看,开征房产税这条路走不通。第三,经济如果受到严重冲击,限购就会取消。目前虽然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在下滑,但还未到无法承受地步。在政府财政收入和地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中央可能会采取适度放松限购限贷政策,并采取其他的对冲措施,但还不会取消。第四,‘退房潮’大量出现,搅乱了经济和法制的秩序,甚至出现严重的流血事件,才能取消。但还未严重到那个地步,要等到出事的这一天,才会取消。”

 

  所以,董藩推测,调控将长期化。他认为,新一届中央政府也不会轻易改变限购限贷政策,最多做一些微小的调整。“政府还会把稳定放在首位。评估各方风险,房价反弹和拆迁等对稳定构成的风险影响最大,轻易不会改变限购限贷政策,只会稍作调整、放松,发现市场要出现火爆迹象,随时再紧一紧。”

 

------分隔线----------------------------
  • 上一篇:易宪容:中国经济下半年将好转 但增长态势有待观察
  • 下一篇:董藩:中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立是被倒逼出来的
------分隔线----------------------------

相关阅读

·范恒山:深圳有责任和条件率先探索 实现新发展格局   20-09-22
·陈锡文:发展乡村规模经营不是地的问题主要是人   20-09-22
·马晓河:“十四五”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20-09-22
·马晓河:西部地区是中国实现崛起的关键所在   20-09-21
·林毅夫:保持定力 中国经济能够应对不确定性   20-09-21
热点内容
  • 中国房地产市场治本之道在哪里
  • 易宪容: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势无法阻挡
  • 易宪容:公务员发房补让全体纳税人挨宰
  • 易宪容:不应低估央行再次減息对市场的
  • 易宪容:住房价格调整依然是核心问题
  • 易宪容: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要明确
  • 易宪容:放开价格管制是金融改革最重要
  • 易宪容:近期房价出现上涨的三大原因
  • 陈锡文:小产权房不合法不能交易
  • 保育钧:在资源配置方面还不是真正的市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