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李铁: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

腾讯网  2019年09月25日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处于从属地位,新中国大多数城市城区面积小,道路不平,房屋逼仄拥挤。而从2019年往前数的近4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40年时间里,新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的59.6%,而城市的交通也变得便捷通畅,高楼更是鳞次栉比。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在“美好生活”的导向之下,城市如何更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这其中,“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这个问题也一度是城镇化发展所关注的重点。

 

  尽管该问题在业内有所争议,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有自己的灼见,他认为:“现在来看,发展大城市是锦上添花,发展小城市是雪中送炭”。

 

  大小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美好生活”的导向之下,如何将城镇化推向更高发展阶段,成为新时代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更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直面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比如土地利用效率低,再比如大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中小城市活力不足。

 

  在大城市“城市病”、中小城市活力不足的现状之下,面对中国网地产“应该大城市化吗”的提问,李铁承认对此问题,历史有很多争论,但他指出:“大城市如果按照市场的方式集中,应该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受经济规律影响”。

 

  在过去70年的发展历程中,前30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后40年我国推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发展模式和节奏、路径虽然不同,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然而,改革开放前的30年,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处于从属地位。这一时期,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因循“先生产、后生活;先工业发展、后城市建设;先工业化、后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尽管前30年城镇化发展的成就不小,但在这个阶段,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相对缓慢。据公开资料显示,1949—1978年,城镇化率由10.6%提升至17.9%,年均只提高0.2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的后40年,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城镇化加快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的59.6%。

 

  在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后新时代的今天,城镇又该如何发展?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李铁解释称,解决城市化问题,光靠大城市完不成。14亿人口不可能都去大城市,所以要有都市圈、城市群,以及不同规模的城市。

 

  李铁认为,真正尊重市场规律,中国城市发展的变化可能是,你想不到的地方突然成为一个大城市,原来的一个中心城市却慢慢弱化。在他看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周边的城镇,因聚集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发展的标准相对较低,这样的城市可慢慢通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文明和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定规模后,也可以发展成为大城市。

 

  这就意味着,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大城市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小城市发展是雪中送碳”,李铁总结道:“集中所有行政的力量发展省会城市、地级市、直辖市,中小城市发展机会大大降低,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

 

  产城融合:产业跟城市终将分离

 

  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城市发展是先生产,后生活。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和未来,城镇化之路依旧是先生产,后生活吗?回答是否定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和城市化的路径之下,尽管它们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比如环境污染、大城市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更高的质量发展。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之下,城镇化发展尤其是产城融合的概念也随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更多的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城融合最终的结果是,工业和城市分离,最终与服务业融合”,李铁告诉中国网地产。

 

  这早有先例。早在工业革命之时,曼彻斯特的城市中心,是一片大烟囱。许多年后的今天,曼彻斯特那一大片烟囱已然不见……历史是惊人相似的,如果说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那么如今的北京已经是工业化后期了。因为,北京城市人口密度太高,人居环境不能容纳工业,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过高,工业企业无法承受。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就提出了“退二进三”:二产退出城市,三产进入城市。目前工业和城市分离的场景,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进一步上演。在环境治理的重拳之下,近五年来,北京对工业进行了整顿,或关闭冒烟的工厂,或将工业从市辖区外迁。北京市经信委的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1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194家;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64家。而过去五年,北京已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992家。

 

  事实上,工业与城市分离这一幕,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正在上演。仅整治雾霾这一项,天津、河北、山东等城市,就相继关闭了一大批有环境隐患的企业。除北京关了1万多家制造企业,李铁透露,天津关了两万多家,河北关了六万多,山东关了八万多家。“尽管中国空间很大,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因各种原因从城市的主城区外溢是一种必然。真正的产城融合开始从城市辐射扫到小城市和小城镇,一些工业郊区化可以带动小城镇更多的就业”,李铁说。

 

  与此同时,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也从增量时代转入到暂时的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这片亿万蓝海中待挖掘的金矿。而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再更新的过程。

 

  尽管城市更新的内容很多,有酒店、办公楼、城中村等,但李铁认为,城市更新与城市的功能、结构、包括成本的变化,都会发生直接的关系,需要通过时间进一步检验。最重要的一点,城市更新是由市场完成,还是由政府完成?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已经研究城镇化发展20余年的李铁,对于诸如城镇化的问题,可谓烂熟于心。他说,要根据资源和区域条件,包括产业、人口结构等具体指标,来定位城市各自承担的作用,最终达到发挥整体城市群的作用。

 

  到底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先发展小城市?

 

  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意思就是大城市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但是针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来说,规模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是世界最多,而且对于行政主导的大城市化发展目前看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市场发育比较完善,而受到行政的限制的那些吸纳产业和人口的特大镇和小城市来说,支持他们的发展是雪中送炭。最近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温州龙港的撤镇设市,就是对于那些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小城市和特大镇的最重要的一次雪中送炭。

 

  我们目前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从主城区外溢的问题。也就是说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高成本,比如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已经容纳不了工业了,所以工业的郊区化,从城市的主城区外迁已是大趋势。工业要远离城市的主城区,到小城市、小城镇甚至可以在村庄里落户。未来的工业布局将从城市边缘的园区化向郊区化过度,从集中连片向分散孤立的方式存在,要与城市主城区有一定距离。

 

  因此要通过改变交通格局,促进多元化的交通手段,形成城市群新的空间格局。这就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从城市群入手,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之上,根据功能分工,实现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空间上形成组合。而各类城镇之间的功能将按照市场的要求实现互补。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处于从属地位,新中国大多数城市城区面积小,道路不平,房屋逼仄拥挤。而从2019年往前数的近4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40年时间里,新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李铁: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李铁: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

2019-09-25 | 腾讯网

我要分享 ▼

  在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处于从属地位,新中国大多数城市城区面积小,道路不平,房屋逼仄拥挤。而从2019年往前数的近40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40年时间里,新中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的59.6%,而城市的交通也变得便捷通畅,高楼更是鳞次栉比。

 

  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在“美好生活”的导向之下,城市如何更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这其中,“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小城市”,这个问题也一度是城镇化发展所关注的重点。

 

  尽管该问题在业内有所争议,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有自己的灼见,他认为:“现在来看,发展大城市是锦上添花,发展小城市是雪中送炭”。

 

  大小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 是雪中送炭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美好生活”的导向之下,如何将城镇化推向更高发展阶段,成为新时代新中国的当务之急。更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直面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比如土地利用效率低,再比如大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中小城市活力不足。

 

  在大城市“城市病”、中小城市活力不足的现状之下,面对中国网地产“应该大城市化吗”的提问,李铁承认对此问题,历史有很多争论,但他指出:“大城市如果按照市场的方式集中,应该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还是受经济规律影响”。

 

  在过去70年的发展历程中,前30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后40年我国推动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基本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两种发展模式和节奏、路径虽然不同,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然而,改革开放前的30年,相对于工业化而言,城镇化处于从属地位。这一时期,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实际上因循“先生产、后生活;先工业发展、后城市建设;先工业化、后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尽管前30年城镇化发展的成就不小,但在这个阶段,我国城镇化推进速度相对缓慢。据公开资料显示,1949—1978年,城镇化率由10.6%提升至17.9%,年均只提高0.2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的后40年,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城镇化加快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至2018年的59.6%。

 

  在历经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之后新时代的今天,城镇又该如何发展?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题,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李铁解释称,解决城市化问题,光靠大城市完不成。14亿人口不可能都去大城市,所以要有都市圈、城市群,以及不同规模的城市。

 

  李铁认为,真正尊重市场规律,中国城市发展的变化可能是,你想不到的地方突然成为一个大城市,原来的一个中心城市却慢慢弱化。在他看来,都市圈核心城市周边的城镇,因聚集着大量的外来人口,发展的标准相对较低,这样的城市可慢慢通过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文明和城镇化水平,形成一定规模后,也可以发展成为大城市。

 

  这就意味着,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大城市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大城市发展是锦上添花,小城市发展是雪中送碳”,李铁总结道:“集中所有行政的力量发展省会城市、地级市、直辖市,中小城市发展机会大大降低,这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

 

  产城融合:产业跟城市终将分离

 

  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城市发展是先生产,后生活。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和未来,城镇化之路依旧是先生产,后生活吗?回答是否定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和城市化的路径之下,尽管它们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比如环境污染、大城市病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更高的质量发展。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之下,城镇化发展尤其是产城融合的概念也随着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更多的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城融合最终的结果是,工业和城市分离,最终与服务业融合”,李铁告诉中国网地产。

 

  这早有先例。早在工业革命之时,曼彻斯特的城市中心,是一片大烟囱。许多年后的今天,曼彻斯特那一大片烟囱已然不见……历史是惊人相似的,如果说我国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那么如今的北京已经是工业化后期了。因为,北京城市人口密度太高,人居环境不能容纳工业,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过高,工业企业无法承受。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就提出了“退二进三”:二产退出城市,三产进入城市。目前工业和城市分离的场景,在北京的城乡结合部进一步上演。在环境治理的重拳之下,近五年来,北京对工业进行了整顿,或关闭冒烟的工厂,或将工业从市辖区外迁。北京市经信委的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1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6194家;清理整治镇村产业小区和工业大院64家。而过去五年,北京已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992家。

 

  事实上,工业与城市分离这一幕,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城市正在上演。仅整治雾霾这一项,天津、河北、山东等城市,就相继关闭了一大批有环境隐患的企业。除北京关了1万多家制造企业,李铁透露,天津关了两万多家,河北关了六万多,山东关了八万多家。“尽管中国空间很大,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工业因各种原因从城市的主城区外溢是一种必然。真正的产城融合开始从城市辐射扫到小城市和小城镇,一些工业郊区化可以带动小城镇更多的就业”,李铁说。

 

  与此同时,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房地产也从增量时代转入到暂时的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这片亿万蓝海中待挖掘的金矿。而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再更新的过程。

 

  尽管城市更新的内容很多,有酒店、办公楼、城中村等,但李铁认为,城市更新与城市的功能、结构、包括成本的变化,都会发生直接的关系,需要通过时间进一步检验。最重要的一点,城市更新是由市场完成,还是由政府完成?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已经研究城镇化发展20余年的李铁,对于诸如城镇化的问题,可谓烂熟于心。他说,要根据资源和区域条件,包括产业、人口结构等具体指标,来定位城市各自承担的作用,最终达到发挥整体城市群的作用。

 

  到底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先发展小城市?

 

  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意思就是大城市要发展,小城市也要发展。但是针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来说,规模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是世界最多,而且对于行政主导的大城市化发展目前看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市场发育比较完善,而受到行政的限制的那些吸纳产业和人口的特大镇和小城市来说,支持他们的发展是雪中送炭。最近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温州龙港的撤镇设市,就是对于那些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小城市和特大镇的最重要的一次雪中送炭。

 

  我们目前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从主城区外溢的问题。也就是说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高成本,比如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已经容纳不了工业了,所以工业的郊区化,从城市的主城区外迁已是大趋势。工业要远离城市的主城区,到小城市、小城镇甚至可以在村庄里落户。未来的工业布局将从城市边缘的园区化向郊区化过度,从集中连片向分散孤立的方式存在,要与城市主城区有一定距离。

 

  因此要通过改变交通格局,促进多元化的交通手段,形成城市群新的空间格局。这就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从城市群入手,在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之上,根据功能分工,实现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空间上形成组合。而各类城镇之间的功能将按照市场的要求实现互补。

------分隔线----------------------------
  • 上一篇:李铁:文旅地产—多元化的概念和选择
  • 下一篇:陈锡文: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进程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