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令地方上报保障房计划3600万目标或调整-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住建部令地方上报保障房计划3600万目标或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  2012年05月23日

 

  各地上报未来三年建设量

 

  相关部门已着手对“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建设数量进行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根据本地实际需求,确定2013~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计划,并在5月底前上报。

 

  上述通知称,为做好“十二五”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请各地按照自下而上、按需申报的原则,结合最近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确定未来三年年度建设计划。

 

  上报范围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补贴发放相关数据,需要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也要填写。

 

  今年已建成150万套

 

  为弥补此前保障房建设的不足,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的宏大计划,并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开工建设1000万套和700万套。

 

  不过,外界始终对这一计划心存疑虑,是否需要建设这么多?所需资金如何筹集?土地供应能否保证?如何维护分配的公平性?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一一显露。

 

  近期,武汉、上海等地公租房配租一度遇冷,租金和地段以及配套设施成为主要因素,这也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新问题。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去年年底时曾透露调整信号。他当时表示,“十二五”规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根据实际情况,或会调整变化。2012年,住建部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确定原定的3600万套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实际上,住建部已经对2012年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微调,由去年的1000万套下调至700万套,这也改变了近年来保障房建设数量连年加码的趋势。此外,2012年的建设计划更多地体现了地方的主动性,是由各地上报各地计划汇总而来,而非此前的中央给地方下达硬性指标。

 

  住建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已下达地方1483亿元补助资金,其中第一批补助资金454亿元已于2月份下达到地方,较去年提前1个月。

 

  挤占商品房用地?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并非最大问题,保障房中类别很多,其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是出售部分产权给购房者的,能够收回资金。另外部分回迁房及旧城改造涉及土地置换,地方政府也可因土地升值受益。最终,只有公租房需要政府投资建设,这部分在整个保障房建设计划中约占20%。

 

  他认为,大建保障房的一个较大影响是对地方政府储备土地的占用,地方可能会将原本计划建设商品房的土地转为保障房用地,这会影响商品房用地的供应以及地方的土地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6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土地成交价款1826亿元,下降13.7%。

 

  虽然房地产企业拿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对楼市调控之下的市场预期不乐观,但不少商品房地块在出让中规定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客观上也抬高了企业拿地的成本,影响了企业拿地积极性。

 

  “拿地的门槛提高了,前期要投入的自有资金加大了,运营成本也有所提高。”一位企业人士就配建模式称。

 

  不过,配建模式已获得中央层面的肯定。国务院去年曾要求各地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各地上报未来三年建设量 相关部门已着手对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建设数量进行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根据本地实际需求,确定2013~2015年
/zdh/images/defaultpic.gif
住建部令地方上报保障房计划3600万目标或调整-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住建部令地方上报保障房计划3600万目标或调整

2012-05-23 |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分享 ▼

 

  各地上报未来三年建设量

 

  相关部门已着手对“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计划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建设数量进行调整。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根据本地实际需求,确定2013~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计划,并在5月底前上报。

 

  上述通知称,为做好“十二五”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请各地按照自下而上、按需申报的原则,结合最近两年的实施情况来确定未来三年年度建设计划。

 

  上报范围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廉租住房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补贴发放相关数据,需要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的也要填写。

 

  今年已建成150万套

 

  为弥补此前保障房建设的不足,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并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的宏大计划,并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开工建设1000万套和700万套。

 

  不过,外界始终对这一计划心存疑虑,是否需要建设这么多?所需资金如何筹集?土地供应能否保证?如何维护分配的公平性?上述问题在实践中一一显露。

 

  近期,武汉、上海等地公租房配租一度遇冷,租金和地段以及配套设施成为主要因素,这也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新问题。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去年年底时曾透露调整信号。他当时表示,“十二五”规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根据实际情况,或会调整变化。2012年,住建部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质量,特别是数量进行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确定原定的3600万套规划数是不是要进行调整。

 

  实际上,住建部已经对2012年的建设计划进行了微调,由去年的1000万套下调至700万套,这也改变了近年来保障房建设数量连年加码的趋势。此外,2012年的建设计划更多地体现了地方的主动性,是由各地上报各地计划汇总而来,而非此前的中央给地方下达硬性指标。

 

  住建部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已开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28万套,基本建成150万套,完成投资2470亿元。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方面,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已下达地方1483亿元补助资金,其中第一批补助资金454亿元已于2月份下达到地方,较去年提前1个月。

 

  挤占商品房用地?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缺口并非最大问题,保障房中类别很多,其中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是出售部分产权给购房者的,能够收回资金。另外部分回迁房及旧城改造涉及土地置换,地方政府也可因土地升值受益。最终,只有公租房需要政府投资建设,这部分在整个保障房建设计划中约占20%。

 

  他认为,大建保障房的一个较大影响是对地方政府储备土地的占用,地方可能会将原本计划建设商品房的土地转为保障房用地,这会影响商品房用地的供应以及地方的土地收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6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3%;土地成交价款1826亿元,下降13.7%。

 

  虽然房地产企业拿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对楼市调控之下的市场预期不乐观,但不少商品房地块在出让中规定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房,客观上也抬高了企业拿地的成本,影响了企业拿地积极性。

 

  “拿地的门槛提高了,前期要投入的自有资金加大了,运营成本也有所提高。”一位企业人士就配建模式称。

 

  不过,配建模式已获得中央层面的肯定。国务院去年曾要求各地推进商品住房用地供应由价格主导向双向定价、配建保障房等转变。

 

------分隔线----------------------------
  • 上一篇:广州新房成交量连续三周超2000套 番禺连涨6周
  • 下一篇:国土部:非公益性用地退出征地维护农民权益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