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城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大限将至-中地会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40城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大限将至

东方早报  2011年12月15日

 

  “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来制定税收、信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可以免税或者少收契税、房产税,加大信贷优惠,反之则可以执行阶梯性税收标准,提高信贷门槛。”


  作为“住房调控”和“房产税开征”依据的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已艰难推进了两年时间。


  新华社近日报道称,经过一年多清理整合,重庆9个主城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主城九区各登记中心的联网运行。这意味着,只要轻点鼠标,将名字和身份证信息输入电脑,便可知晓购房者在重庆主城区是否有房,有几套房,房屋的位置,面积是多少等信息。


  上海市房管局相关人士昨日的说法是,上海的个人房产信息系统很早就已建立,能够实现各区县间的个人房产信息互联,但目前上海尚不能和其他城市进行个人房产信息的互联。


  而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今年年底以前,要把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据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介绍,这40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还有计划单列城市,极个别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地级市。“把这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联网,一个是解决对市场变化的分析问题,另一个是执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也要有这样的基础信息来支撑。”


  40城已实现“自联”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近年来颇受重视。


  12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天津考察。在了解了天津个人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应用情况之后,李克强说,要加快全国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工作,为保障房公平分配、房地产调控、相关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此前的10月27日,齐骥在接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询问时即提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了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这40个城市自己的系统已经实现了,市、区联网都完成了。”齐骥当时说,这个信息系统运行以后,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只有个人信息,不含家庭背景,不足以全部满足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住房限购的临时性措施实施的需要。


  同样在10月27日的问询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还提到,“我们原来设想是先搞40个城市,这40个城市先跟住建部联网,然后再推广到265个地级市,自己都建立起来,然后跟住建部联网,这个过程恐怕得几年的时间,现在看比预想的要艰难。”


  中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昨日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个人房产信息联网,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先把主要城市、热点城市的房产信息监控住,然后再慢慢扩大到二三线城市,搞得太快太深反而建立不起来。“我也在等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毕竟目前还没到年底,还得再等一等。”


  信息采集工作量不小


  个人住房信息全国联网,仅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已经不小。


  聂梅生说,虽然住建部的这项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但全国联网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各地信息系统发展不平衡,有的起步早,有的起步晚,深度也不一样,全国联网要达到一个标准才行。


  据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介绍,有的城市尽管系统已经做好,但数据录入还没有完成,要把建国以来的全部历史数据全部录入,这需要一定时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一些产权归属不清晰的房产、产权不能够交易但使用权可以交易的房产等,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单纯建立数据库更加复杂,没有个三五年很难完成。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称,全国的个人房产信息联网,跟地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有关系,也跟一些房屋产权的属性不清,带来登记工作上的难度有关,如央产房、军产房、单位分配还没有产证转移的房产等,对待这些问题应该分批处理。


  信息的“安全性”问题


  全国联网的难度远不止于此。


  姜伟新此前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其预想的要艰难,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还不光是采集的问题。“采集在一定时间内还有可能接近,现在一个城市80%~85%是没问题的,这个比例还可以逐步提高,但是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需要专门研究。”


  姜伟新进一步说,仅靠这个系统解决不了社会管理当中的很多问题,有朝一日会有各个方面的信息平台,有一个综合信息共用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住房信息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这几年推进下来看不是很容易。


  多位建设系统人士此前告诉《新世纪》记者,从技术上,住房信息录入、联网并不困难,但房产涉及个人隐私,“如何使用、管理”系统里的信息,必须有明确规则,住建部正在着手制定相关规定。在这份文件出台前,该信息系统“不可能使用”,但这份文件未必公开。


  沪上某开发企业高管提到,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可能牵涉出公职人员腐败的问题,这或许也是这一工作难以快速推广的原因。


  业内寄予厚望


  业内对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多寄予厚望。


  “如果全国范围内的个人房产信息系统能够最终完成,能对房地产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上海某房企总裁助理说,中央可以对全国房地产信息有一个动态掌握,比如总的供应情况怎样,哪些人有房子,哪些人没房子,相当于对全国范围内的房产登记情况有一个普查。


  陈晟也说,这个系统做好以后,一方面可以确保保障房分配的公平,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市场的投资喜好性,如哪些城市的房产投资度比较高等。


  薛建雄则提到,由于全国的户口信息是联网的,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来制定税收、信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可以免税或者少收契税、房产税,加大信贷优惠,反之则可以执行阶梯性税收标准,提高信贷门槛。同时还可以解决目前限购政策的不科学性。”


  薛建雄说,目前的限购政策都是按城市执行,在多地购房的行为是限不住的。同时,在同一个城市限购一套或两套房子,无法综合考量房子的户型和档次,也无法照顾到人口较多的家庭。而对于开发商的影响则是,多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子,而不是做满足投资的房子。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来制定税收、信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可以免税或者少收契税、房产税,加大信贷优惠,反之则可以执行阶梯性税收标准,提高信贷门槛。 作为住房调控和房产税开征依据的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zdh/images/defaultpic.gif
40城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大限将至-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要闻要点 > 正文

40城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大限将至

2011-12-15 | 东方早报

我要分享 ▼

 

  “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来制定税收、信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可以免税或者少收契税、房产税,加大信贷优惠,反之则可以执行阶梯性税收标准,提高信贷门槛。”


  作为“住房调控”和“房产税开征”依据的全国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已艰难推进了两年时间。


  新华社近日报道称,经过一年多清理整合,重庆9个主城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主城九区各登记中心的联网运行。这意味着,只要轻点鼠标,将名字和身份证信息输入电脑,便可知晓购房者在重庆主城区是否有房,有几套房,房屋的位置,面积是多少等信息。


  上海市房管局相关人士昨日的说法是,上海的个人房产信息系统很早就已建立,能够实现各区县间的个人房产信息互联,但目前上海尚不能和其他城市进行个人房产信息的互联。


  而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今年年底以前,要把40个重点城市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联网。据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此前介绍,这40个城市包括所有的省会城市,还有计划单列城市,极个别的是一些比较大的地级市。“把这40个重点城市的信息系统联网,一个是解决对市场变化的分析问题,另一个是执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也要有这样的基础信息来支撑。”


  40城已实现“自联”


  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近年来颇受重视。


  12月1日至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天津考察。在了解了天津个人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内容和应用情况之后,李克强说,要加快全国城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工作,为保障房公平分配、房地产调控、相关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此前的10月27日,齐骥在接受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询问时即提到,“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们去年下半年就已启动了全国40个城市的个人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这40个城市自己的系统已经实现了,市、区联网都完成了。”齐骥当时说,这个信息系统运行以后,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只有个人信息,不含家庭背景,不足以全部满足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住房限购的临时性措施实施的需要。


  同样在10月27日的问询会上,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还提到,“我们原来设想是先搞40个城市,这40个城市先跟住建部联网,然后再推广到265个地级市,自己都建立起来,然后跟住建部联网,这个过程恐怕得几年的时间,现在看比预想的要艰难。”


  中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昨日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个人房产信息联网,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先把主要城市、热点城市的房产信息监控住,然后再慢慢扩大到二三线城市,搞得太快太深反而建立不起来。“我也在等这方面的进展情况,毕竟目前还没到年底,还得再等一等。”


  信息采集工作量不小


  个人住房信息全国联网,仅信息采集的工作量已经不小。


  聂梅生说,虽然住建部的这项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但全国联网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是各地信息系统发展不平衡,有的起步早,有的起步晚,深度也不一样,全国联网要达到一个标准才行。


  据中房信分析师薛建雄介绍,有的城市尽管系统已经做好,但数据录入还没有完成,要把建国以来的全部历史数据全部录入,这需要一定时间。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如一些产权归属不清晰的房产、产权不能够交易但使用权可以交易的房产等,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单纯建立数据库更加复杂,没有个三五年很难完成。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称,全国的个人房产信息联网,跟地方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度有关系,也跟一些房屋产权的属性不清,带来登记工作上的难度有关,如央产房、军产房、单位分配还没有产证转移的房产等,对待这些问题应该分批处理。


  信息的“安全性”问题


  全国联网的难度远不止于此。


  姜伟新此前称,个人住房信息系统的建设比其预想的要艰难,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还不光是采集的问题。“采集在一定时间内还有可能接近,现在一个城市80%~85%是没问题的,这个比例还可以逐步提高,但是这些信息的安全性需要专门研究。”


  姜伟新进一步说,仅靠这个系统解决不了社会管理当中的很多问题,有朝一日会有各个方面的信息平台,有一个综合信息共用的问题,这是整个社会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住房信息仅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这几年推进下来看不是很容易。


  多位建设系统人士此前告诉《新世纪》记者,从技术上,住房信息录入、联网并不困难,但房产涉及个人隐私,“如何使用、管理”系统里的信息,必须有明确规则,住建部正在着手制定相关规定。在这份文件出台前,该信息系统“不可能使用”,但这份文件未必公开。


  沪上某开发企业高管提到,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可能牵涉出公职人员腐败的问题,这或许也是这一工作难以快速推广的原因。


  业内寄予厚望


  业内对于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多寄予厚望。


  “如果全国范围内的个人房产信息系统能够最终完成,能对房地产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上海某房企总裁助理说,中央可以对全国房地产信息有一个动态掌握,比如总的供应情况怎样,哪些人有房子,哪些人没房子,相当于对全国范围内的房产登记情况有一个普查。


  陈晟也说,这个系统做好以后,一方面可以确保保障房分配的公平,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市场的投资喜好性,如哪些城市的房产投资度比较高等。


  薛建雄则提到,由于全国的户口信息是联网的,个人房产信息全国联网后,可以根据家庭的人均居住面积情况来制定税收、信贷标准。“人均居住面积较低的家庭,可以免税或者少收契税、房产税,加大信贷优惠,反之则可以执行阶梯性税收标准,提高信贷门槛。同时还可以解决目前限购政策的不科学性。”


  薛建雄说,目前的限购政策都是按城市执行,在多地购房的行为是限不住的。同时,在同一个城市限购一套或两套房子,无法综合考量房子的户型和档次,也无法照顾到人口较多的家庭。而对于开发商的影响则是,多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子,而不是做满足投资的房子。

------分隔线----------------------------
  • 上一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谈房价:调控不可放松
  • 下一篇:发改委专家解读“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发挥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示范效应   24-04-18
·2024年一季度央地主要房地产政策汇总   24-04-03
·“旧雨新知 携手前行”银企迎春交流茶话会成功举行   24-03-28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高质量发展重要信号   24-03-18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地产   24-03-18
热点内容
  • 中地会与搜狐家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朗亚铁艺张艺影执行董事访谈记
  • “十年·居变”华南家居产业发展首脑峰
  • 活动花絮集
  • 访广东特地陶瓷冯红健董事长
  • 访格雷仕卫浴副总经理冯斌
  • 胜球灯饰走访记
  • 访广东洛可可陶瓷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朱子
  • 承载新期望 第十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
  • 投资客游资盯上打折楼盘 楼市抄底时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