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昨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如业界此前预测,当月C PI再度大幅回调1.3个百分点,成为年内最低涨幅。
而在通胀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多位研究人士判断未来中国经济“保增长”将取代“防通胀”成为首要目标。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C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而且CPI在明年上半年应该都将处于一个持续放缓的过程,预计明年7月份会达到1.3%。
CPI4.2%创年内新低 肉价涨26.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 .2%,环比下降0 .2%。这也是自2010年10月以来的新低,环比8个月以来首次下降。
其中,食品价格仍然是推动C PI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8.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70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8 .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 .25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9.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26 .5%,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78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其他各类商品的同比变动情况并不明显。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8%;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1%;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3.0%。
根据统计局测算,在11月份C 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比10月份同比涨幅回落1 .3个百分点,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11月份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11月份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由此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环比方面,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 .8%,影响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25个百分点;当月非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 .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约0.07个百分点。
短期内通胀走低“防通胀”退居二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陆志明认为,11月份C P I呈现加速回落的趋势,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一是主要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前期推升C PI的食品价格明显下降,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鸡蛋、肉类价格下降较快,尤其是猪肉价格每周跌幅环比均在1%以上,个别周跌幅接近2%。二是前期政府调控措施逐渐起效。1-10月M2、M 1累计增速进一步降至12.9%和8 .4%,接近最近十多年来的历史低位,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压力已有所缓解。三则是外部环境恶化导致出口行业生产趋弱,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下行的趋势,也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物价的上行压力。”陆志明分析认为。
而在通胀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多位研究人士判断未来中国经济“保增长”将取代“防通胀”成为首要目标。渣打银行中国金融市场部分析师李炜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的C PI数据基本符合预期,而且C PI在明年上半年应该都将处于一个持续放缓的过程,预计明年7月份会达到1.3%。
“通胀担忧基本上已经完全被‘保增长’所取代。短期来看,央行有更大的空间放松货币政策,但是放松的效果,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才能体现出来。在这之前,可能市场的信心相对仍比较弱。”李炜表示。
李炜强调,尽管目前通胀忧虑已经消失,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有可能大幅放缓。“因此两者相加,直到看到一个更加激进的政策放松之前,投资者相对仍会比较悲观。明年我们认为通胀大概是2%,但经济增长可能会从今年的9 .2%水平回落到8 .1%。我们预计12月份会再降一次存款准备金率,而明年可能会再下调五次。”他对记者说。
交行的分析亦强调,物价下行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预计12月C PI可能会降至4%以下,全年C PI可能在5.4%左右,2012年C PI可能下降到3-3.5%左右。交行认为,总体而言,2012年通货膨胀不会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主要问题。但中长期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结构转换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面积的减少等因素,都将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对此宏观政策仍应保持密切关注和实施必要调控,尤其是在供求关系调节和流通环节的治理上不应松懈。
|
11月CPI涨4.2%如期下行 “保增长”必要性开始抬头
2011-12-10 |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