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预算改革开路-中地会
中地会 > 房产金融 >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预算改革开路

南方都市报  2014年07月03日

 

      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迎来20周年之际,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剩下的难题都是“硬骨头”。

 

      预算改革将扮演“开路军”角色

 

      如果说1994年财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框架,那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中,预算改革无疑扮演着“开路军”的角色。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制度,旨在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真正把预算分配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政府预算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钱袋子”关系13亿多人的福祉。近年来,建立“四本预算”、推进预算公开、规范转移支付、地方债自发自还……预算改革不断推进,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改革方向日渐清晰。

 

      房地产税涉及个人,社会影响大

 

      作为深化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改革试点两年多来成效不断显现,在为企业整体减负的同时,更助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未来将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十二五”完成营改增目标,并优化税率,适时完成增值税立法。

 

      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都主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完善消费税制度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作用;资源税将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并清理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税有望通过费改税出台,重点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由全国人大立法后开征。

 

      房地产税改革,将加快立法并适时推进。同时,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全面修订《税收征管法》。

 

      “深化税制改革,涉及多个税种,不同税种与企业、百姓紧密相连的程度不一样,增值税直接涉及企业,而房地产税直接涉及个人,社会影响更大,从立法角度完善是推动和保障这项改革的路径。”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

 

      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任务最重

 

      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任务最重的无疑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如何清楚界定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是改革破题的关键。

 

      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要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刘尚希认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区域财力分布不均衡,客观上需要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总体稳定,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对于如何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减少委托事务,通过统一管理,提高全国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并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专家指出,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部门间权利调整,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属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改革。

 

      新一轮财税改革三大重点: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央政治局会议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迎来20周年之际,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剩下的难题都是硬骨头。 预算改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预算改革开路-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房产金融 > 正文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大幕拉开预算改革开路

2014-07-03 | 南方都市报

我要分享 ▼

 

      1994年启动的分税制改革迎来20周年之际,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徐徐拉开。2014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剩下的难题都是“硬骨头”。

 

      预算改革将扮演“开路军”角色

 

      如果说1994年财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框架,那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制度基础。在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布局中,预算改革无疑扮演着“开路军”的角色。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制度,旨在进一步硬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真正把预算分配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使政府预算在阳光下运行。

 

      政府“钱袋子”关系13亿多人的福祉。近年来,建立“四本预算”、推进预算公开、规范转移支付、地方债自发自还……预算改革不断推进,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改革方向日渐清晰。

 

      房地产税涉及个人,社会影响大

 

      作为深化税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改革试点两年多来成效不断显现,在为企业整体减负的同时,更助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未来将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十二五”完成营改增目标,并优化税率,适时完成增值税立法。

 

      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改革都主要着眼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完善消费税制度主要是进一步发挥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部分高档消费品的调节作用;资源税将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并清理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

 

      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环境保护税有望通过费改税出台,重点将现行排污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由全国人大立法后开征。

 

      房地产税改革,将加快立法并适时推进。同时,探索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并全面修订《税收征管法》。

 

      “深化税制改革,涉及多个税种,不同税种与企业、百姓紧密相连的程度不一样,增值税直接涉及企业,而房地产税直接涉及个人,社会影响更大,从立法角度完善是推动和保障这项改革的路径。”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认为。

 

      调整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任务最重

 

      财税体制改革三大任务,任务最重的无疑是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如何清楚界定政府间事权的划分是改革破题的关键。

 

      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要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大体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促进权力和责任、办事和花钱相统一,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刘尚希认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区域财力分布不均衡,客观上需要中央适度集中财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持中央和地方收入格局总体稳定,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对于如何划分各级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的事项集中到中央,减少委托事务,通过统一管理,提高全国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将区域性公共服务明确为地方事权;并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在明晰事权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

 

      专家指出,明确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部门间权利调整,是整个财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属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改革。

 

      新一轮财税改革三大重点: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

—中央政治局会议

------分隔线----------------------------
  • 上一篇:公积金条例修改爽约两年多地放宽政策
  • 下一篇:应对流动性紧张多地调整公积金存贷政策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广东省83个白名单项目已放贷119亿元   24-04-18
·国有行多数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增加 中行增超千亿   24-04-03
·2023年末广东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09万亿元   24-04-03
·公司信用类债券是实体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24-03-18
·广州房地产融资第二批“白名单”纳入116个项目   24-03-18
热点内容
  • 银监会:完善存贷比监管 推动修订商业
  • 美联储声明全文:降息25个基点 为十年
  • 广州住房公积金吃紧:当月贷款额度半天
  • 企业境内上市或将取消盈利要求
  • “深港通”下半年推出 准备工作7月底完
  • 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
  • 外管局: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
  • 4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房贷利率降至4.52%
  • 国务院十项新政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
  • 济南:外省缴公积金可回济贷款 年轻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