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少价高” 催动内资房企并购-中地会
中地会 > 房产金融 >

“地少价高” 催动内资房企并购

第一财经日报  2015年10月19日

  今年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案都变得越来越密集。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9月28日,2015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接近2014年全年行业的并购交易价值;2014年行业并购236宗,涉及并购标的物价值1768.09亿元,同比增长率104.93%。

 

  “大鱼吃小鱼”

 

  随着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一些中小开发商开始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选择将股份出售给标杆房企。10月13日晚间,绿景中国地产发布公告称,已与万科的全资附属公司WklandInvestmentsV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后者将按每股2.20港元的价格认购其3亿股新股份,认购总价6.6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万科在绿景中国地产的持股比例将达17.81%。而绿景中国地产的实际控制人黄康境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73.03%下降为60.02%。

 

  此举意味着,近几年在“同行”并购中鲜有动作的万科,正在以手上的现金,换取未来合作或者业务扩张的机会。万科总裁郁亮今年8月在万科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就曾表示,未来万科还会加大(与其他开发商)合作的力度。

 

  而之所以选择“合作”,与土地资源有关。众所周知,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摘取土地、开发项目、销售或运营物业获取收益,保持规模增长,而2013年以来,重点城市土地供应特别是纯住宅用地供给有限,加上参透了区域分化的品牌房企争相回归一线城市,让这些城市地价居高不下。

 

  万科董秘谭华杰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4个主要城市土地平均出让地价同比上涨了42%,一线城市的地价占同期房价的比例高达60%,接近香港。对此,郁亮坦言,在地价高涨的情况下,如果不把风险分摊一下,压力会很大。所以合作是必然趋势,是抱团共同应对市场波动的方法。

 

  而查阅半年报不难发现,绿景中国地产今年上半年除了发展现有的苏州业务外,还收购了大量深圳及珠海地区主要位置的精品住宅、社区型购物中心及城市综合用途物业,同样收购了深圳某项目公司75%的股权。

 

  “曲线”获取土地或项目

 

  10月14日,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签署协议,认购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将成为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H股IPO的最大基石投资者。

 

  据记者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中国华融已于今年8月27日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计划于10月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关于此次认购股份的原因,远洋地产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金融及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将具增长潜力及前景,本次基石投资可带来极为理想的投资回报,符合远洋地产的投资策略。

 

  远洋地产长期重点关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房地产项目收购合作比例,今年新获取项目中,超过70%的项目获取方式为收购类。有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远洋地产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华融联手,与土地和项目储备有关。

 

  针对房企密集并购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这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关,行业间正面临优胜劣汰。据他观察,不仅如此,房企并购金额同比增幅出现快速上升,这意味着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开始增大,在去库存的压力下,必须不断出让企业股权和项目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密集也从侧面反映了房企运营模式正趋向成熟。严跃进认为,通过并购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后续战略层面更加理性,而非一味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房地产后续寡头竞争格局在加大,传统房企若不转型,那么所走的路会越来越窄,如果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那么接受收购要约会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选择。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今年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案都变得越来越密集。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9月28日,2015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接近2014年全年行业的并购交易价值;2014年行业并购236宗,涉及并购标的物价值1768.09亿元,同比增长率104.93
/zdh/images/defaultpic.gif
“地少价高” 催动内资房企并购-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房产金融 > 正文

“地少价高” 催动内资房企并购

2015-10-19 | 第一财经日报

我要分享 ▼

  今年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并购重组案都变得越来越密集。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9月28日,2015年房地产行业并购案达到176宗,涉及金额1600亿元,几乎接近2014年全年行业的并购交易价值;2014年行业并购236宗,涉及并购标的物价值1768.09亿元,同比增长率104.93%。

 

  “大鱼吃小鱼”

 

  随着房地产行业整合加速,一些中小开发商开始逐渐退出房地产业务,选择将股份出售给标杆房企。10月13日晚间,绿景中国地产发布公告称,已与万科的全资附属公司WklandInvestmentsVLimited订立认购协议,后者将按每股2.20港元的价格认购其3亿股新股份,认购总价6.6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万科在绿景中国地产的持股比例将达17.81%。而绿景中国地产的实际控制人黄康境在该公司的持股比例将由73.03%下降为60.02%。

 

  此举意味着,近几年在“同行”并购中鲜有动作的万科,正在以手上的现金,换取未来合作或者业务扩张的机会。万科总裁郁亮今年8月在万科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就曾表示,未来万科还会加大(与其他开发商)合作的力度。

 

  而之所以选择“合作”,与土地资源有关。众所周知,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摘取土地、开发项目、销售或运营物业获取收益,保持规模增长,而2013年以来,重点城市土地供应特别是纯住宅用地供给有限,加上参透了区域分化的品牌房企争相回归一线城市,让这些城市地价居高不下。

 

  万科董秘谭华杰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4个主要城市土地平均出让地价同比上涨了42%,一线城市的地价占同期房价的比例高达60%,接近香港。对此,郁亮坦言,在地价高涨的情况下,如果不把风险分摊一下,压力会很大。所以合作是必然趋势,是抱团共同应对市场波动的方法。

 

  而查阅半年报不难发现,绿景中国地产今年上半年除了发展现有的苏州业务外,还收购了大量深圳及珠海地区主要位置的精品住宅、社区型购物中心及城市综合用途物业,同样收购了深圳某项目公司75%的股权。

 

  “曲线”获取土地或项目

 

  10月14日,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已正式签署协议,认购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将成为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H股IPO的最大基石投资者。

 

  据记者了解,成立于2012年的中国华融已于今年8月27日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计划于10月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关于此次认购股份的原因,远洋地产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金融及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将具增长潜力及前景,本次基石投资可带来极为理想的投资回报,符合远洋地产的投资策略。

 

  远洋地产长期重点关注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房地产项目收购合作比例,今年新获取项目中,超过70%的项目获取方式为收购类。有业内资深分析人士认为,远洋地产之所以选择与中国华融联手,与土地和项目储备有关。

 

  针对房企密集并购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这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关,行业间正面临优胜劣汰。据他观察,不仅如此,房企并购金额同比增幅出现快速上升,这意味着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开始增大,在去库存的压力下,必须不断出让企业股权和项目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密集也从侧面反映了房企运营模式正趋向成熟。严跃进认为,通过并购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后续战略层面更加理性,而非一味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房地产后续寡头竞争格局在加大,传统房企若不转型,那么所走的路会越来越窄,如果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那么接受收购要约会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选择。

------分隔线----------------------------
  • 上一篇:前三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94万亿
  • 下一篇:财政部:9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9.4%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广东省83个白名单项目已放贷119亿元   24-04-18
·国有行多数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增加 中行增超千亿   24-04-03
·2023年末广东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09万亿元   24-04-03
·公司信用类债券是实体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24-03-18
·广州房地产融资第二批“白名单”纳入116个项目   24-03-18
热点内容
  • 银监会:完善存贷比监管 推动修订商业
  • 美联储声明全文:降息25个基点 为十年
  • 广州住房公积金吃紧:当月贷款额度半天
  • 企业境内上市或将取消盈利要求
  • “深港通”下半年推出 准备工作7月底完
  • 上市银行年报显示: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
  • 外管局: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明显缓解
  • 4月份全国首套房平均房贷利率降至4.52%
  • 国务院十项新政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
  • 济南:外省缴公积金可回济贷款 年轻人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