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金融集团今将正式挂牌成立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越秀集团董事长陆志峰
独家专访
今日,作为越秀集团旗下金融类资产管控平台的越秀金融集团正式挂牌,标志着越秀集团第三大核心产业——金融板块的最终确立。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越秀集团董事长陆志峰。据陆志峰介绍,越秀集团目前正在积极谋划进入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市场。
市融资担保中心即将划入
记者:越秀集团为何选择金融作为支柱产业?现在部分金融服务已经比较成熟,越秀集团在这个时候进入,面临哪些比较大的挑战?
陆志峰:近几年,越秀集团逐步明确了发展定位,并将房地产、交通基建、金融作为支撑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我们认为,金融产业是朝阳产业,广州市也在致力于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越秀集团自身的产业发展也非常需要产融相结合,因此,我们决定把金融业当作主业来培育。
近两年,越秀集团已经拥有了广州证券、金鹰基金、广州期货、越秀产投基金以及香港越秀证券等金融业务平台,市融资担保中心即将划入,还即将设立CEPA框架协议下首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并正在积极谋划进入银行、信托、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领域。
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以银行、证券、信托、金融租赁为核心,基金、期货、保险、担保、资产管理等为补充的金融控股集团。
三年剥离多项非核心业务
记者:现在不少像越秀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扩张,不断地通过收购、兼并等进军其他行业。但越秀集团这几年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陆志峰: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集团的现代服务业占整个资产比重的60%以上,基础更扎实,前景更看好。因此,我们逐步确立了地产、交通和金融三个现代服务业为主业,而把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业务有序地淡出。
3年来,集团通过市属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及与央企的合资合作,先后有序退出了酒店、水泥、国际经贸和电池等产业。同时,集团还基本完成了低效、无效、非核心资产的处置。
经过3年的努力,我们不仅明确了三大主业,都很好地把它们发展起来,非核心业务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交通基建弥补经济周期影响
记者:目前越秀集团旗下有三个上市公司,而且都在香港上市,这些上市平台为集团主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支持?集团产业之间如何协同?
陆志峰:经过几年的调整,越秀集团已经实现了主业的全国布局和快速发展以及财务的健康与资本运作平台的优化。在2008年年底将造纸业务从越秀投资剥离出来后,2009年年底又将越秀交通从越秀投资中分拆出来,并将越秀投资更名为“越秀地产”,实现了集团总部直接控股越秀地产和越秀交通两个上市公司,还拥有越秀地产和越秀房托基金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平台组合。
分拆完成后,越秀地产完成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供股,融资34.48亿港元,有力地支持了境内地产业务的发展。在这个产融结合的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注意充分发挥穗港两地融资优势,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累计筹集资金超过250亿元。目前,房地产业务由广州拓展到全国9个城市,土地储备达到1100万平方米;交通基建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6个项目的收购,控股项目由2个增加到8个。
另外,就产业本身的协同、互补来说,地产、金融对国民经济拉动效果非常明显,发展前景是很好的,但不足是它们作为周期性行业,时下面临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这一点,我们刚好有交通基建这个支柱来支撑,不管经济周期如何变化,交通的经营是比较稳定的,这一点对一个大集团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015年预计总资产超2300亿
记者:越秀集团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没有比较大的规划或者新的产业调整?
陆志峰:目前集团资产规模超1200亿,利润总额超100亿,我们可以真正叫自己为“大集团”。接下来,我们也有一个“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集团总资产达到230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0年的2倍,营业收入达到45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0年的2.75倍,利润总额达到110亿元以上,相当于2010年的3.4倍。不过,我想强调一点,这些目标不仅仅是财务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力塑造的目标,以此实现企业软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
越秀集团变身金融控股集团
2012-01-18 |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