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陶瓷行业:物流中难以承受之“重”(4)

2011-07-21 11:55 | 来源:陶城网 | 我要分享

 

  陶瓷产区影响尤大

 

  自《条例》正式实施后的几天内,记者在佛山明显感觉到公路上的陶瓷成品以及生产原材料的大货车比以前少了很多;在夹江县境内,以往陶瓷成品以及生产原材料的车辆交织的情况已经消失,在随后的几天内,在夹江境内能看到的大货车也是屈指可数,而且货车的载货量和往日相比是大大减少。据了解,在新条例刚开始实施的几天内,岳阳、淄博、高安等产区内运输陶瓷产品的货车数量也明显减少。捷士国际货运代理(深圳)有限公司高级销售主管刘秋香告诉记者,迫于超载重罚的威慑下,目前全国很多物流企业都进入了不愿出车的观望阶段。

 

  7月正是全国陶瓷传统的销售淡季,不少企业在巨大的库存和资金压力下纷纷选择了停产,期待市场转好以后再进行生产。据了解,目前夹江产区闲置的产能已经接近四成,山东、江西、湖南等地停产率也非常高,随着销售市场的持续低迷,预计会有更多的生产线被迫关停。

 

  淄博、晋江、夹江等陶瓷成熟产区,在产业配套能力方面已经逐渐开始衰退,生产所需的优质原材料基本上都需要从外地运入,甚至部分产区,在色釉料方面也是从外省运进,运输成本高昂。这也是很多产区的陶瓷销售范围正在逐步缩小的重要原因。例如夹江陶瓷产区,在历史上,夹江的销售半径最远曾经辐射到了东北地区,但是现在夹江陶瓷的销售范围基本上已经局限于西南、西北的西部市场,而西部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又主要在川渝两地,川渝两地的市场份额现在已经占到了夹江陶瓷销售额的8成左右,销售半径缩水不少。

 

  在新条例正式生效以后,让各产区的陶瓷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生存将更加艰难。煤炭、原料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缩水。对于一些品牌度本身就不强的陶瓷产区,在成本上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已经在微利的生命线上挣扎,已经难以从内部全部消化上升的成本,因此,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提高产品的出厂价格。但是,在经销商方面,处于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加上市场整体环境的惨淡,大多数陶瓷企业又不敢先涨价,担心客户丢失。据知情人透露,目前夹江的一些陶瓷企业已经处于苦苦支撑的境地,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夹江陶瓷企业集体提价已经在酝酿之中。

 

  “剩者为王”。依照目前整个陶瓷市场的状况和中国房地产业得整体环境来看,一些陶瓷企业在今年不利的大环境下很有可能面临生产线停了就再不能开启的局面,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对于目前、淄博、湖南、夹江等地大面积停产的现象,也在预示着市场对各产区陶瓷企业基本功的“大阅兵”时刻已经到来。

 

  据了解,在新条例实施之前,陶瓷产品都是超载运输,而且超载的比例通常都在50%左右。一辆核载30吨的货车,经常都是运载45-50吨的产品。有的货车司机坦言,搞运输不超载就赚不了钱。在新条例实施以后,货车司机基本上不敢超载,所以就只有提高运输价格。商家生意清淡,又面临运输价格猛涨的困境,所以只要不是急需货源的商家都不会在这段时间大量进货。记者在走访夹江的瓷都市场的时候了解到,商家两、三天不开张已经是常有的现象。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