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充裕房企展开“大反攻”
部分房企资金过剩存货减少难耐平稳
“市场恢复的速度让人害怕。”一名业内人士如是感慨。伴随着几大开发商5月业绩的陆续公布,6月份全国土地市场亦进一步升温,开发商再度开始激进“抄底”土地市场,并“合理”地提升售价,一切仿佛2007年楼市高温重现。
上周,万科、中海、金地等深圳房地产企业陆续公布5月份的销售业绩。除了延续前几个月的业绩增长态势外,部分地产公司5月份的销售均价较今年1月份已出现明显的上涨。去年调整期,一些诸如万科这样的大型企业都相对比较谨慎和稳健,现金流充裕,如今积蓄了一年多力量,正开始发动“反攻”。
房价开始“反攻”?
进入3月份,万科“勇敢”地迈出涨价的步子,均价上升到8504元/平方米。而在5月,万科的均价已经达到9196元/平方米,较1月的销售均价上涨了23%。中海地产5月份的销售均价,也由今年2月的8551港元/平方米,在3个月间上升13%,达到5月的9684港元/平方米。
与万科和中海地产的上扬不同的是,金地集团的销售均价在今年1-5月走出一个“U”形。1月金地集团的销售均价为10264元/平方米,同时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均环比下降五成。2月份开始,金地集团的销售均价下调至9051-263元/平方米的区间。但随着楼市回暖,其销售均价在5月份已再度回到10000元/平方米以上。
而土地价格的继续上涨必然拉动在售项目的涨价。6月10日,广州城建集团以1.53万元/平方米,拿下广州CBD珠江新城最后一块住宅用地的行为,对周边在售项目的价格带动意义已非常明显。
一些大型房企的有关负责人,在解释均价变化的原因时说,不同时期安排了不同的产品销售结构,会带来售价的波动。中高档住宅扎堆销售时,均价会被拉高,而普通住宅销售比例大时,均价会下降。
“抄底”土地市场
在销售业绩大幅上扬的同时,开发商们也开始鲸吞频繁推向市场的住宅地块,掀起新的“地王”竞夺潮。6月8日,厦门举行的土地拍卖会甚至创造了一日成交近百亿元的惊人纪录,世茂房地产和万科均出现在这场拍卖会上并各有斩获。
6月10日,万科再度以楼面地价接近10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出手广州CBD珠江新城最后一幅住宅用地的挂牌竞拍,但这幅地块最终被广州本地开发商城建集团以1.53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取得。
事实上,在此前厦门的土地拍卖会上,万科是以出价第二高的开发商身份,以数千万元的价差“败”于世茂房地产,未能拿下总价30.2亿元的地王。在同一场拍卖会上,万科与紫金矿业则为争夺另一地块,一度出现以亿元为单位相互抬价的激烈竞争场面。
自去年10月以来,万科除在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买了两块地之外,其余6个月寸土未进。5月份万科一反以往谨慎的态度,分别在无锡、佛山、沈阳以及青岛等地新增6个项目,其中万科所占的权益面积约为117.7万平方米,它为此支付了23.14亿元的地价。
大举反攻土地市场的背后,也许与万科目前面临的挑战有关。万科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各类存货中,现房仅余66.7亿元,只相当于公司一个多月的销售量。
与此同时,在与万科销售额接近的开发商中,中海地产今年前5个月的销售均价为9398元/平方米,万科前5个月的销售均价为8481元/平方米。这也意味着,中海地产只需卖出较万科更少的面积,即可取得同样的销售额。或许是为了维持销售额的优势,万科不得不开始进行频繁的“补地”动作。
这些从5月开始大规模“反攻”土地市场的开发商均有一个特点,从去年下半年至今,他们或由于资金紧张或出于审慎,错过了第一轮的“抄底”时机。同时,在今年一季度以来的楼市回暖中,他们的存货消化较快,销售增幅可观。
不过,也有房地产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目前“竞地热”不过是需求改善、行业预期向好叠加、地价调整及地产商现金流改善的过激“抄底”行为。只有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恢复情况理想,才能证明地产的反弹可持续。考虑到政策促使需求释放,及2008年开始的新开工面积逐步下调,地产行业供需逐步改善,地产行业复苏是可持续的,但短期房价持续提升的空间有限,井喷需求可能面临环比回落。
|
资金充裕房企展开“大反攻”
2009-06-17 | 来源:
------分隔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