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政府督战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 低利润率是难题(2)

2011-06-20 12:02 | 来源:证券日报 | 我要分享

 

  公租房流转机制尚待完善

 

  公开资料显示,首开股份拟在今年开工建设的保障房项目,大多是经适房和两限房。事实上,保障房形式众多,其中另外一个被房企选择的,就是公租房。对于为何不选择参建公租房,首开股份如是回复:“公租房、廉租房等出租性的保障房形式退出机制不明确,占压公司较多资金,不利于开发企业较多的参与”。

 

  事实上,公租房项目存在着成本回收期长、产权归属不清晰以及较难管理等诸多问题,并不被房企看好。

 

  即便计划百分百建设公租房的中天城投,也自有其面对的难题。中天城投董秘李俊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天城投在建设好公租房后,打算将其作为物业长期持有。同时,“我们也呼吁如何建立一种能够将公租房项目资本化的机制,否则对企业来说,长期持有这么大规模又难以流转的物业(指公租房),是一个几乎难以承受的负担”。因此,李俊认为,不能仅仅靠租金来回收公租房建设成本,而是通过将租金收入证券化的方法,让其在资本市场上流转起来了。

 

  “开工不等于续建,这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李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资金的需求以及对体制的完善,仍旧是开发商们参建保障房建设中需要面对难题。

 

  专家呼吁:监督与创新并举

 

  或许,住建部发出的11月底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的“督促令”,对于参建的上市房企来说,并不能算是具有实质意义。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提及,保障房的推进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包括资金、政策、土地以及制度完善——“我感觉保障房的推进挺难的”。而对于上文提及的“督促令”,“事实上,这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额外压力,我们还是会按照计划实施保障房的项目的建设”——某房企如此表述。

 

  鉴于目前,保障房的建设的资金以及相关制度都难称完善。政府的督促也自有其理由:6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曹建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障房的建设现状可以用以下几个词来形容:慢、偏、差以及应付。

 

  具体来说,所谓“慢”是指进度慢,曹建海指出保障房建设与地方土地财政存在一定的冲突,因此在局部地区会遭遇抵制或是拖延等现象。据此,建议中央政府应该进行严厉的行政问责,监督地方政府调整项目资金配置,用于保障房项目的建设当中。

 

  除去进程缓慢外,曹建海还认为保障房建设应规避乱上项目造成的资金浪费,同时引进社会单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制度创新,这也契合了参建保障房的开发商们的呼吁与需求。

 

  最后,对于保障房建设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则应严加监督,强化对建设单位的质量问责。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