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头条 > 正文

央企争食5万亿保障房蛋糕 高利润或致名利双收(2)

2011-05-05 12:33 | 来源:《中国证券报》 | 我要分享

 

  中国中冶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房地产新开发项目及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共72个,总投资约1760亿元,总建筑面积2347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项目24个,总投资为257亿元,总建筑面积564万平米,主要集中在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

 

  国都证券研报显示,中国中冶目前已拥有50多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其中,40多个项目正在运行。2011年,中国中冶房地产业务将会集中在参与建设保障性住房,预计建设总规模将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

 

  另一家已经深涉保障房领域的企业是中国建筑。公司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建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总规模已达1155万平方米,占公司在施工项目总面积的3%。其中,承建模式的保障房总面积约784万平方米,其他模式的保障房总面积约371万平方米。

 

  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保障房建设是一个大市场,公司参与保障房建设,不仅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为公司股东创造利润的商业机遇。

 

  中国建筑现有六种保障房开发模式,一是承建模式,公司不投入资金,只承包工程建设;二是开发模式,主要有限价开发、商品住宅混合开发;三是服务(成本+酬金)模式;四是投资建造(BT)模式,公司既投入资金,又承包工程建设;五是投资运营(BOT、BOO)模式;六是城市综合开发模式。目前承建是公司最主要的形式。

 

  孟庆禹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选择何种模式进行保障房开发,以及公司已开发项目的利润率,要根据具体项目来确定。对于“十二五”期间的保障房建设,公司也没有具体目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保障房在公司收入中的比重将会逐年上升。

 

  国信证券认为,未来保障房发展趋势是,经适房与限价房将逐步向廉租房和公租房过渡。中国建筑这类兼具建设能力的企业,既可以成为保障房项目的承建方,也可以成为运营方。引进这类公司,对地方政府而言减轻了财政负担,对公司而言则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经营的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传统房地产开发利润率较高,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涉足保障房时步伐较慢。而诸如中国建筑与中国中冶这类建工类企业,由于主业利润率较低,反而在向保障房转身时走得更快,这也将成为保障房市场区别于传统房地产市场的一大特色。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缃戠珯寤鸿
鐭俊缇ゅ彂鍏徃娓╅Θ鎻愰啋鎮紝鐧诲綍http://www.jing-hai.com鐭俊缇ゅ彂骞冲彴鍙互鍚戞墜鏈鸿繘琛岀兢鍙戠煭淇″拰褰╀俊銆
鍖椾含鐭俊缇ゅ彂缃戝潃鐭俊缇ゅ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