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建材遭遇水土不服 消费者喜忧参半-中地会
中地会 > 建材家居 >

洋建材遭遇水土不服 消费者喜忧参半

北京青年报  2013年06月06日

 

      喜:价格更亲民 设计更贴心 忧:品牌玩消失 售后难保障———

 

     几年前要掏2万多元钱才能买到的进口浴室套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浴室  柜),如今不到1万元就能拿下。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的意大利进口瓷砖品牌,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东四环某综合家居卖场建材馆一层的进口卫浴区,去年     进行了一次调整,部分进口卫浴品牌悄然“被替换”。  

 

     面对进口建材,消费者喜忧参半。一方面,“洋建材”逐步摒弃定价虚高的恶习,用更亲民的价格“招待”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某些看上去“体面”的进口建材品牌,却时常在进入消费者视线一段时间后,就玩起了消失。  

 

     其实,价格更合理、产品更丰富、购买渠道更多,随着“洋建材”在中国走起亲民路线,消费进口建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几乎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洋建材”的过程中,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如今,它们正在爆发…… 

 

     “洋建材”价格更亲民  

 

     “3年前装第一套房子时,被进口卫浴动辄几万元一套的价格吓了一跳,要知道那时的装修预算一共才4、5万元。”几年前被进口卫浴“拒之门外”的齐先生,自此认为“洋建材”跟自己难有交集。  

 

     然而,笔者上周末到家居卖场走访时发现,齐先生几年前看中的进口卫浴品牌,现在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和浴室  柜的五件套,折后售价为15000元左右。获知此消息的齐先生直言:“便宜了不少,年底给儿子装新房时肯定会买一套。”

 

     “如今部分进口卫浴产品的价格与中高端国产卫浴相比,或相差无几,或只低不高。”代理进口卫浴品牌数年的郭小姐告诉笔者:“进口卫浴在国内价格越来越合  理是有原因的。其一,国外卫浴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为了保持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他们对于自己产品在国内定价体系监控的更严格,代理商想漫天 要价很难;其二,尝到了甜头的许多国际卫浴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降低了生产、人工和物流成本,价格自然更亲民。像杜拉维特、高仪、汉斯格雅和科勒等品 牌,均有部分中端产品在国内生产。

 

     某些“洋建材”玩消失  

 

     越来越多的进口建材品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值得欢喜的是:消费者今后能看到更多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而值得担忧的是:多数尚未成熟的“洋建材”品牌在中国难生存,频繁“被消失”的现状,无疑将导致“售后难”和“维权难”斗争的爆发。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专售皮质瓷砖的意大利品牌阿菲柏丽,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对此,卖场方面称:“价格太高,品牌知名  度又有限,货卖不出去只能撤店,如今品牌不知去向。”随后,笔者联系了阿菲柏丽市场部负责人李先生,李先生表示他在品牌撤店后已然离职,直至其离职时该品 牌还没有再开新店的计划,目前那些1-2万元/平方米的高价皮质瓷砖应该“藏”在品牌暂时租赁的办公室内。

 

     店开了不到一年就撤了,继而  转战“秘密基地”由设计师或朋友带生意,这是如今许多“洋建材”在零售市场遇阻后的另一条出路。然而,代理商在为自己寻找生存机会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店 面撤了,以前的消费者若有售后需求,找谁?这也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消费进口建材面临的最大隐忧。

 

     售后服务让人担忧  

 

     价格之外,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是考验一个进口建材品牌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意大利马拉奇MARAZZI瓷砖零售事业部总监白雪向笔者表示,进口瓷砖最容易出现售后问题。因为“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规律在进口产品上同样适用,即使瓷砖本身没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安装疏忽导致的空鼓、脱落和开裂等问题 也会出现。因此,消费者也可根据商家对售后的说辞和承诺,判断其专业程度。

 

     “在签订买卖合同的时候,让商家把口头承诺的售后年限、范围  和收费标准都落在纸上,可有效避免进口建材代理商们玩猫腻。”实创装饰集团首席运营官、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卫给钟爱进口建材的消费者提个醒。他透露,进口 建材“被消失”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实际上许多品牌只是无法支付开店的高额成本,转换了“战场”,并非真的“消失”。因此,消费者最好留个心眼,除了店 面和导购电话,还要记下公司总部和某些中高层人员的联络方式。如果实体店“消失”,这些电话将成为你寻求售后服务和维权的唯一途径。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喜:价格更亲民 设计更贴心 忧:品牌玩消失 售后难保障 几年前要掏2万多元钱才能买到的进口浴室套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浴室 柜 ),如今不到1万元就能拿下。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的意大利进口瓷砖品牌,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
/zdh/images/defaultpic.gif
洋建材遭遇水土不服 消费者喜忧参半-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建材家居 > 正文

洋建材遭遇水土不服 消费者喜忧参半

2013-06-06 | 北京青年报

我要分享 ▼

 

      喜:价格更亲民 设计更贴心 忧:品牌玩消失 售后难保障———

 

     几年前要掏2万多元钱才能买到的进口浴室套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浴室  柜),如今不到1万元就能拿下。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的意大利进口瓷砖品牌,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东四环某综合家居卖场建材馆一层的进口卫浴区,去年     进行了一次调整,部分进口卫浴品牌悄然“被替换”。  

 

     面对进口建材,消费者喜忧参半。一方面,“洋建材”逐步摒弃定价虚高的恶习,用更亲民的价格“招待”中国消费者;另一方面,某些看上去“体面”的进口建材品牌,却时常在进入消费者视线一段时间后,就玩起了消失。  

 

     其实,价格更合理、产品更丰富、购买渠道更多,随着“洋建材”在中国走起亲民路线,消费进口建材产品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几乎成为常态。然而,在消费“洋建材”的过程中,也暗藏着许多隐忧,如今,它们正在爆发…… 

 

     “洋建材”价格更亲民  

 

     “3年前装第一套房子时,被进口卫浴动辄几万元一套的价格吓了一跳,要知道那时的装修预算一共才4、5万元。”几年前被进口卫浴“拒之门外”的齐先生,自此认为“洋建材”跟自己难有交集。  

 

     然而,笔者上周末到家居卖场走访时发现,齐先生几年前看中的进口卫浴品牌,现在包含马桶、水盆、龙头、花洒和浴室  柜的五件套,折后售价为15000元左右。获知此消息的齐先生直言:“便宜了不少,年底给儿子装新房时肯定会买一套。”

 

     “如今部分进口卫浴产品的价格与中高端国产卫浴相比,或相差无几,或只低不高。”代理进口卫浴品牌数年的郭小姐告诉笔者:“进口卫浴在国内价格越来越合  理是有原因的。其一,国外卫浴品牌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为了保持中国消费者对其品牌的忠诚度,他们对于自己产品在国内定价体系监控的更严格,代理商想漫天 要价很难;其二,尝到了甜头的许多国际卫浴品牌,纷纷在中国建厂,降低了生产、人工和物流成本,价格自然更亲民。像杜拉维特、高仪、汉斯格雅和科勒等品 牌,均有部分中端产品在国内生产。

 

     某些“洋建材”玩消失  

 

     越来越多的进口建材品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值得欢喜的是:消费者今后能看到更多与众不同的产品,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而值得担忧的是:多数尚未成熟的“洋建材”品牌在中国难生存,频繁“被消失”的现状,无疑将导致“售后难”和“维权难”斗争的爆发。  

 

     2012年5月落户北二环某高端家居卖场,专售皮质瓷砖的意大利品牌阿菲柏丽,店面开放不到一年就已人去楼空。对此,卖场方面称:“价格太高,品牌知名  度又有限,货卖不出去只能撤店,如今品牌不知去向。”随后,笔者联系了阿菲柏丽市场部负责人李先生,李先生表示他在品牌撤店后已然离职,直至其离职时该品 牌还没有再开新店的计划,目前那些1-2万元/平方米的高价皮质瓷砖应该“藏”在品牌暂时租赁的办公室内。

 

     店开了不到一年就撤了,继而  转战“秘密基地”由设计师或朋友带生意,这是如今许多“洋建材”在零售市场遇阻后的另一条出路。然而,代理商在为自己寻找生存机会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店 面撤了,以前的消费者若有售后需求,找谁?这也是目前国内消费者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消费进口建材面临的最大隐忧。

 

     售后服务让人担忧  

 

     价格之外,售后服务能不能跟上,是考验一个进口建材品牌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意大利马拉奇MARAZZI瓷砖零售事业部总监白雪向笔者表示,进口瓷砖最容易出现售后问题。因为“三分产品,七分安装”的规律在进口产品上同样适用,即使瓷砖本身没问题,由于施工人员安装疏忽导致的空鼓、脱落和开裂等问题 也会出现。因此,消费者也可根据商家对售后的说辞和承诺,判断其专业程度。

 

     “在签订买卖合同的时候,让商家把口头承诺的售后年限、范围  和收费标准都落在纸上,可有效避免进口建材代理商们玩猫腻。”实创装饰集团首席运营官、产品事业部负责人陈卫给钟爱进口建材的消费者提个醒。他透露,进口 建材“被消失”的情况在国内并不少见,实际上许多品牌只是无法支付开店的高额成本,转换了“战场”,并非真的“消失”。因此,消费者最好留个心眼,除了店 面和导购电话,还要记下公司总部和某些中高层人员的联络方式。如果实体店“消失”,这些电话将成为你寻求售后服务和维权的唯一途径。

------分隔线----------------------------
  • 上一篇:消费者大呼抗菌地板不管用专家称其效用被夸大
  • 下一篇:零甲醛仅是努力方向木质家具、地板难做到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18金意陶首届质感生活节暨新展厅开业庆典如约盛放   18-04-23
·全球首个大理石瓷砖研究中心落户简一   18-04-19
·加冕新锐丨金意陶包揽新锐榜三项大奖   18-04-03
·罗杰:金意陶的质感,是因为何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8-03-16
·3天斩获7项大奖 金意陶2018强势赢得开门红   18-01-26
热点内容
  • 木家具、儿童家具、家纺成质检重灾区
  • “一带一路”建设为建材行业带来新机遇
  • 水泥发泡保温板在建筑保温上得到广泛运
  • 新版《赢在中国》强势归来 简一被选为
  • 全球涂料价格上涨 涂料业进入微利时代
  • 涂料抗甲醛是噱头or真有其事?
  • 招商不易橱柜企业助力经销商突破成长瓶
  • 湖南借春季家博会试水“家居整装标准”
  • 家具设计遭侵权问题泛滥 需要完善知识
  • PM2.5超标阴霾天气谈中央空调行业机遇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