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节停办3年后今年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中地会
中地会 > 建材家居 >

陶瓷节停办3年后今年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

广州日报  2013年02月05日

 

 

      “文商”联姻是否“同床异梦”?

 

      文化牵手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禅城区对外透露,已停办3年的中国陶瓷节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其实,早在2009年秋季陶博会举行期间,禅城就举办了一届陶瓷节,虽然当时的参加人数众多,但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卖瓷器、卖玉石、卖德国啤酒和牛肉丸的小商小贩是最大的赢家,对陶瓷企业、行业而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禅城区负责人表示,此次重新举办陶瓷节,是为了带动文化的商业化,同时也借助本地陶瓷的文化底蕴,提升陶博会的影响力,吸引人流,被看作是“一箭双雕”之举。不过,业内人士纷纷认为,目前,陶瓷节和陶博会暂时还未能引起预想的“共鸣”。由于两边承办方的立场难以达成一致,实际上,陶瓷节和陶博会无异于是“同床异梦”。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仅靠一个文化节,对产业和人气并没有多大帮助,重点在于如何将“文商结合”的模式常规化。

 

     禅城区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有尝试,除了陶瓷产业外,还策划婚庆文化产业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打造主题式的文化集聚地,激发文化的商业价值,形成产业链。

 

     重拳:陶博会、陶瓷节再次“牵手”

 

     近日,禅城区对外公布今年春季陶博会的筹备情况。与以往一样,今年4月18日~22日陶博会将在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三大展馆举行,其中新动态是,已停办3年的中国陶瓷节将与陶博会同时举行。

 

     实际上,早在2009年,佛山首次举办了中国(佛山)陶瓷节,以创意陶瓷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与当年的秋季陶博会一致。据主办方统计,其间共有55万人参加,14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合同和意向成交额近25亿元。虽然从数字上看,场面可谓“火爆”,不过举办一届后,原计划两年一次的陶瓷节并没有如期而至,当时为何停办,个中原因主办方并未对外解释。

 

     目的:文商结合打造城市“名片”

 

     一边是专业的展会,一边是大众化的文化集会,虽同属陶瓷行业,但同期举办是否纯属巧合。对此,相关人士透露,这是政府层面的安排。“陶博会已经做出一定的名气,但政府不希望只是单纯地讲商贸,过于专业化”,该人士表示,最终的目的是“以文促商”,将“陶博会”和“陶瓷节”打造成城市的两张“名片”。

 

     对此,禅城区文体旅游局文化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07年本地陶企外迁后,现在只留下20多家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原来的上百家已经外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原来的企业走了。即使原来的烧制工序没有了的企业仍然在那里,它凭什么集聚在那里,就是凭产业文化的集聚,所以接下来我们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

 

     难题:承办方不同难达成一致

 

     首届佛山陶瓷节闭幕后,曾有业内人士评价称,“(陶瓷节)火了卖瓷器、卖奇石、卖玉石、卖德国啤酒和牛肉丸的小商小贩;但另一方面,与会的陶瓷企业、经销商、专业买家以及相关配套供应商参与率低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无法实现产品、技术、资金、原材料、机械等相关产业环节的聚焦,专业人士参与的匮乏,更没有实现产品流通及行业信息、观点、经验和思想的交流。

 

     采访中,1506创意城董事长邱代伦也坦言,虽然当时吸引了几十万的市民参加,但效果“并不满意”。另外,虽然陶博会与陶瓷节在同一时间举行,但是无论在活动内容、形式以及承办单位来看,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对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目前两者的融合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突破。“文化与商业真正要融合,双方的承办者如何统一,是最大的困难。”蓝卫兵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陶瓷节的承办方问题,业内确实有些争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真透露,曾向禅城区政府提交方案,建议由佛山陶瓷行业协会承办陶瓷节,并配合推广“佛山陶瓷”和“石湾公仔”两个集体商标,但最终该建议没有被采纳。“实际上,陶瓷节应该以企业为主,但现在参与的企业并不多”,陈真认为,承办方对文化节的受众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陶博会的主办方中国陶瓷城总经理余敏也表示,陶博会与陶瓷节由不同的单位承办,“一方做的事,不一定是对方想做的,因此,常常很难达成一致”。

 

     能否擦亮陶博会招牌?

 

     业内人士:对订单影响不大

 

     作为国际级陶瓷展会,陶博会的影响力正日渐消退。陶瓷行业资深人士张永农表示,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采购商并不需要现场买货,加上展会产品单一,陶博会的人流、订单越来越少。他甚至预测,如果没有改善,多年之后,陶博会将变得可有可无。近年来,对于陶博会的转型,外界也呼声极高。

 

     那么,陶博会是否能借举办陶瓷节“擦亮”招牌呢?对此,余敏直言,陶瓷节对陶博会的订单影响并不很大。“陶博会是专业的商贸活动,吸引的是从事陶瓷贸易的人。而参加陶瓷节的人群主要是市民、对陶瓷工艺品(工艺品装修效果图)感兴趣的人,“虽然后者可能也会成为我们的客户,但是还属少数”。

 

     “建筑卫生陶瓷要‘玩’很难,但是把陶艺中的工艺、图腾等运用到釉料设计中,或者与陶艺大师合作,把佛山元素加入陶瓷产品,这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在余敏看来,如果陶瓷节能够打造成像西班牙(西班牙装修效果图)的“番茄节”一样的知名节日,吸引外地人来了解佛山陶瓷文化,对本地品牌推广会有很大的作用。

 

     焦点

 

     是否能盘活文化产业?

 

     业内人士:文化节新品少交易量不会“火爆”

 

     “文化产业如果没有买卖,就没有产业”,此次陶瓷节承办方1506创意城董事长邱代伦坦言,佛山文化产业的短板在于缺乏交易平台,而此次举办陶瓷节,就是希望借助陶博会的商业氛围,带动陶瓷节的交易,最终能够建立起一个“永不落幕”的艺术交易平台。

 

     对此,陶瓷业人士张永农表示担忧。“搞一些活动,肯定是有帮助。但如果还是销售常规的东西,日常市场都能买得到,那么消费者为什么要去文化节上买?交易量也肯定不会火爆。”他认为,目前佛山的许多文化节、展会并无新意,展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少。

 

     出路:“文化+产业”模式需常规化

 

     在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把产业发展、提升人流量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一个文化节,并不现实。余敏认为,实际上,应该通过这种形式的融合,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产业,从而激发文化商业价值的思考。“比如在釉料、花色品种设计中使用陶艺的工艺和元素,使其常规化”。

 

     记者了解到,在文商结合的思路下,禅城正规划出台陶艺振兴方案,“在石湾片区打造艺术馆(艺术馆装修效果图)和陶艺发源平台,希望原来出去的大师能回到石湾,振兴陶艺。并以这个为切入点,能带动其他艺术品。”禅城区文体旅游局常务副局长余斌说。

 

触屏版 电脑版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文商联姻是否同床异梦? 文化牵手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禅城区对外透露,已停办3年的中国陶瓷节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其实,早在2009年秋季陶博会举行期间,禅城就举办了一届陶瓷节,虽然当时的参加人数众多,但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卖瓷器、卖玉
/zdh/images/defaultpic.gif
陶瓷节停办3年后今年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早晨快讯
  • 高层决策
  • 要闻要点
  • 高层动态
  • 政策发文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专家顾问
  • 理事动态
  • 历届专题
  • 领导致辞
  • 峰会主讲
  • 媒体热评
中地会 > 建材家居 > 正文

陶瓷节停办3年后今年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

2013-02-05 | 广州日报

我要分享 ▼

 

 

      “文商”联姻是否“同床异梦”?

 

      文化牵手产业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日,禅城区对外透露,已停办3年的中国陶瓷节将与春季陶博会同时举行。其实,早在2009年秋季陶博会举行期间,禅城就举办了一届陶瓷节,虽然当时的参加人数众多,但业内人士认为当时卖瓷器、卖玉石、卖德国啤酒和牛肉丸的小商小贩是最大的赢家,对陶瓷企业、行业而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禅城区负责人表示,此次重新举办陶瓷节,是为了带动文化的商业化,同时也借助本地陶瓷的文化底蕴,提升陶博会的影响力,吸引人流,被看作是“一箭双雕”之举。不过,业内人士纷纷认为,目前,陶瓷节和陶博会暂时还未能引起预想的“共鸣”。由于两边承办方的立场难以达成一致,实际上,陶瓷节和陶博会无异于是“同床异梦”。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仅靠一个文化节,对产业和人气并没有多大帮助,重点在于如何将“文商结合”的模式常规化。

 

     禅城区负责人透露,目前已有尝试,除了陶瓷产业外,还策划婚庆文化产业与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打造主题式的文化集聚地,激发文化的商业价值,形成产业链。

 

     重拳:陶博会、陶瓷节再次“牵手”

 

     近日,禅城区对外公布今年春季陶博会的筹备情况。与以往一样,今年4月18日~22日陶博会将在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三大展馆举行,其中新动态是,已停办3年的中国陶瓷节将与陶博会同时举行。

 

     实际上,早在2009年,佛山首次举办了中国(佛山)陶瓷节,以创意陶瓷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时间与当年的秋季陶博会一致。据主办方统计,其间共有55万人参加,14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合同和意向成交额近25亿元。虽然从数字上看,场面可谓“火爆”,不过举办一届后,原计划两年一次的陶瓷节并没有如期而至,当时为何停办,个中原因主办方并未对外解释。

 

     目的:文商结合打造城市“名片”

 

     一边是专业的展会,一边是大众化的文化集会,虽同属陶瓷行业,但同期举办是否纯属巧合。对此,相关人士透露,这是政府层面的安排。“陶博会已经做出一定的名气,但政府不希望只是单纯地讲商贸,过于专业化”,该人士表示,最终的目的是“以文促商”,将“陶博会”和“陶瓷节”打造成城市的两张“名片”。

 

     对此,禅城区文体旅游局文化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07年本地陶企外迁后,现在只留下20多家通过环保验收的企业,“原来的上百家已经外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原来的企业走了。即使原来的烧制工序没有了的企业仍然在那里,它凭什么集聚在那里,就是凭产业文化的集聚,所以接下来我们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业”。

 

     难题:承办方不同难达成一致

 

     首届佛山陶瓷节闭幕后,曾有业内人士评价称,“(陶瓷节)火了卖瓷器、卖奇石、卖玉石、卖德国啤酒和牛肉丸的小商小贩;但另一方面,与会的陶瓷企业、经销商、专业买家以及相关配套供应商参与率低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无法实现产品、技术、资金、原材料、机械等相关产业环节的聚焦,专业人士参与的匮乏,更没有实现产品流通及行业信息、观点、经验和思想的交流。

 

     采访中,1506创意城董事长邱代伦也坦言,虽然当时吸引了几十万的市民参加,但效果“并不满意”。另外,虽然陶博会与陶瓷节在同一时间举行,但是无论在活动内容、形式以及承办单位来看,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对此,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表示,目前两者的融合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没有实质性突破。“文化与商业真正要融合,双方的承办者如何统一,是最大的困难。”蓝卫兵说。

 

     记者了解到,对于陶瓷节的承办方问题,业内确实有些争议。佛山陶瓷行业协会艺术(艺术装修效果图)陶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真透露,曾向禅城区政府提交方案,建议由佛山陶瓷行业协会承办陶瓷节,并配合推广“佛山陶瓷”和“石湾公仔”两个集体商标,但最终该建议没有被采纳。“实际上,陶瓷节应该以企业为主,但现在参与的企业并不多”,陈真认为,承办方对文化节的受众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陶博会的主办方中国陶瓷城总经理余敏也表示,陶博会与陶瓷节由不同的单位承办,“一方做的事,不一定是对方想做的,因此,常常很难达成一致”。

 

     能否擦亮陶博会招牌?

 

     业内人士:对订单影响不大

 

     作为国际级陶瓷展会,陶博会的影响力正日渐消退。陶瓷行业资深人士张永农表示,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采购商并不需要现场买货,加上展会产品单一,陶博会的人流、订单越来越少。他甚至预测,如果没有改善,多年之后,陶博会将变得可有可无。近年来,对于陶博会的转型,外界也呼声极高。

 

     那么,陶博会是否能借举办陶瓷节“擦亮”招牌呢?对此,余敏直言,陶瓷节对陶博会的订单影响并不很大。“陶博会是专业的商贸活动,吸引的是从事陶瓷贸易的人。而参加陶瓷节的人群主要是市民、对陶瓷工艺品(工艺品装修效果图)感兴趣的人,“虽然后者可能也会成为我们的客户,但是还属少数”。

 

     “建筑卫生陶瓷要‘玩’很难,但是把陶艺中的工艺、图腾等运用到釉料设计中,或者与陶艺大师合作,把佛山元素加入陶瓷产品,这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在余敏看来,如果陶瓷节能够打造成像西班牙(西班牙装修效果图)的“番茄节”一样的知名节日,吸引外地人来了解佛山陶瓷文化,对本地品牌推广会有很大的作用。

 

     焦点

 

     是否能盘活文化产业?

 

     业内人士:文化节新品少交易量不会“火爆”

 

     “文化产业如果没有买卖,就没有产业”,此次陶瓷节承办方1506创意城董事长邱代伦坦言,佛山文化产业的短板在于缺乏交易平台,而此次举办陶瓷节,就是希望借助陶博会的商业氛围,带动陶瓷节的交易,最终能够建立起一个“永不落幕”的艺术交易平台。

 

     对此,陶瓷业人士张永农表示担忧。“搞一些活动,肯定是有帮助。但如果还是销售常规的东西,日常市场都能买得到,那么消费者为什么要去文化节上买?交易量也肯定不会火爆。”他认为,目前佛山的许多文化节、展会并无新意,展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少。

 

     出路:“文化+产业”模式需常规化

 

     在采访中,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把产业发展、提升人流量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一个文化节,并不现实。余敏认为,实际上,应该通过这种形式的融合,将更多文化元素融入产业,从而激发文化商业价值的思考。“比如在釉料、花色品种设计中使用陶艺的工艺和元素,使其常规化”。

 

     记者了解到,在文商结合的思路下,禅城正规划出台陶艺振兴方案,“在石湾片区打造艺术馆(艺术馆装修效果图)和陶艺发源平台,希望原来出去的大师能回到石湾,振兴陶艺。并以这个为切入点,能带动其他艺术品。”禅城区文体旅游局常务副局长余斌说。

 

------分隔线----------------------------
  • 上一篇:家具行业五金配件融入电商元素欲突围市场
  • 下一篇:PM2.5超标阴霾天气谈中央空调行业机遇
------分隔线----------------------------

相关阅读

·2018金意陶首届质感生活节暨新展厅开业庆典如约盛放   18-04-23
·全球首个大理石瓷砖研究中心落户简一   18-04-19
·加冕新锐丨金意陶包揽新锐榜三项大奖   18-04-03
·罗杰:金意陶的质感,是因为何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18-03-16
·3天斩获7项大奖 金意陶2018强势赢得开门红   18-01-26
热点内容
  • 木家具、儿童家具、家纺成质检重灾区
  • “一带一路”建设为建材行业带来新机遇
  • 水泥发泡保温板在建筑保温上得到广泛运
  • 新版《赢在中国》强势归来 简一被选为
  • 全球涂料价格上涨 涂料业进入微利时代
  • 涂料抗甲醛是噱头or真有其事?
  • 招商不易橱柜企业助力经销商突破成长瓶
  • 湖南借春季家博会试水“家居整装标准”
  • 家具设计遭侵权问题泛滥 需要完善知识
  • PM2.5超标阴霾天气谈中央空调行业机遇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