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创新方式加大投入支持保障房建设-中地会
中地会>热点综述>

财政部:创新方式加大投入支持保障房建设

  2011年01月21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与2010年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相比,2011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将达到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保障房建设的高峰期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说,财政部门将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切实加大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规模;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对财政困难市县给予倾斜。

他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巨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可持续性。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能,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政府资本金注入、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此外,将继续落实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免收各项收费基金和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涉及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将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各地在确保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等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还可以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要加强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着力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效益。(仁民)

顶部↑
  • 手机中地会网
  • 粤ICP备10024795号-2 中地会版权所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与2010年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相比,2011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将达到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保障房建设的高峰期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说,财政部门将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切实加大市县财政
/dczx/images/defaultpic.gif
财政部:创新方式加大投入支持保障房建设-中地会
  • 网站地图
  • 收藏
  • 加入中地会
  • 首页
  • 要闻要点
  • 理事动态
  • 楼市动态
  • 房产金融
  • 政策发文
  • 专家顾问
  • 领导讲话
  • 历届20强
  • 历届10强
  • 媒体热评
  • 权威观点
  • 高层决策
  • 数据报告
中地会>热点综述> 正文

财政部:创新方式加大投入支持保障房建设

2011-01-21 | 来源:

我要分享 ▼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与2010年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相比,2011年我国保障房建设目标将达到1000万套,这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保障房建设的高峰期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说,财政部门将努力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切实加大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规模;确保将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和土地出让净收益按规定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地方的补助力度。省级财政也将加大投入力度,对财政困难市县给予倾斜。

他强调,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巨大,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难以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可持续性。财政部门还要积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放大财政政策效能,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政府资本金注入、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建立健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长效机制。

此外,将继续落实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免收各项收费基金和土地出让收入;继续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涉及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成本。

在此基础上,财政部门将统筹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各地在确保完成当年廉租住房保障任务的前提下,可以将土地出让净收益、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等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统筹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还可以将中央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同时,要加强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着力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效益。(仁民)

------分隔线----------------------------
  • 上一篇:北京市住建委发言人:鼓励单位自建公租房
  • 下一篇:国土资源部通报2010年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情况
------分隔线----------------------------

相关阅读

Copyright 中地会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20759号-1 关于中地会 | 联系我们 | 电话:020-22008999 邮箱:8999@zhongdihu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