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加重,今年的房地产形势扑朔迷离。房地产信贷是否会如2008年时一样收紧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逐渐开始引起一些企业的困惑不安。日前,对于房企融资具有重要指针意义的第九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评审在“二轮调控”中正式拉开帷幕。
银行严防风险首重安全
日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重申将高度重视资产价格的变化,抑制投机性购房,遏制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因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带动商品、服务价格上涨。对于当前的风险监管,刘明康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须严守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杠杆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比例的底线,还必须严守单户授信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0%和集团授信不得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15%两条底线。
而自今年以来,央行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意味收紧流动性,中国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加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将会在最适当的时机使用。
这实际上是要求金融机构务必防范信贷风险,尤其是房地产信贷风险。在不影响流动性的情况下,银行授信资金要安全注入到资信房企的优质项目上去。实际上对部分超大型房企的发展融资,需由多家银行一致认可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加以解决。
有迹象显示,开发商的资金来源正在逐渐减少,但资金需求仍在不断被放大。房地产信贷是否会如2008年时一样收紧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逐渐开始引起一些企业的困惑不安。
银行授信坚持优中选优
不久前,工农中建广东省分行有关房地产信贷负责人齐集一堂,就第九届(2010年度)广东地产资信20强的评审标准进行了研究交流。从此次会议上透露出信号,对资信优质企业的优质项目银行仍青睐有加,但是资信所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
从历届资信评审的结果来看,银行近年85%以上房贷资金流向20强企业。对于广东而言,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仅20家企业可以入选太少,但这也提高了20强品牌的含金量,体现了国有四大银行所坚持的“优中选优”原则。不管市场形势发生如何变化,银行今年所选取的合作对象主要还是集中于资信20强房企。
在该次上,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资信评审标准将进一步提高门槛,细化现金净留量等指标,企业的赢利能力或会采用标准差计算,累计还贷比例等结合采用企业在银行系统的五级分类记录,不单单只从报表上采集数据。从地域分布上,第九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房企的选举今年或将增加一两个新面孔,由各大行联合评定。
评审标准中,只要存在不良合作记录都将排斥在资信20强企业名单之外。但有银行人士解释,企业不良记录指标选取范围今年将限定为近三年,也就是说,四五年前出现的不良记录如果企业早已经消除该记录将不再受到影响。
除了一些专业性指标的调整,有银行人士透露,在“资信”基础上,今年参与评审的金融机构将更加重视房企的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上的表现,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向适应政府要求的道路上来。
融资收缩资信房企过关
四大行广东省分行自2002年开始联合举办广东地产资信评审活动,评审标准成为广受企业关注的每年银行授信合作的重要指针。不少房企伴随着“广东地产资信20强”的荣誉做大做强,像连续八届获评的雅居乐、碧桂园、奥园、珠江投资;七届获评的中信华南、广州城建、合生创展、龍光;当选多届的颐和集团、广东光大、 珠海华发、百嘉信、广东创鸿等。虽然房地产业经历了波浪式发展,不少房企被淘汰,但是入评的广东地产资信20强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高度信赖,这些年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从广东走向了全国,从年上亿的销售额到上百亿的销售额,成为全国房企的龙头老大,企业成几何式的发展。
对于资信不够优质,不够强势的房企,今年的信贷形势不容乐观。银监会近日下发文件明确指出信托公司不得以信托资金发放土地储备贷款。与此同时,逾700亿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正在证监会排队,期望被放行,但目前仍无音讯。而在国内房企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所占比例只有30%左右,大部分资金还是依靠债券、股票及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
公共融资渠道逐步收缩,保障房企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求房企必须要严守资信,争入银行联合评定的地产“资信20强”,二是要提高资金运营效率,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回笼。
|
第九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评审“二轮调控”中揭幕
2010-03-17 | 来源:
------分隔线----------------------------
------分隔线----------------------------